在我们的实际教学活动中,评价可以说无处不在。期末考试成绩报告册上的评语是评价,作业上的一个“×”是评价,甚至教师的一个冷漠的眼神,一个无声的手势也都是评价。很多评价可能是我们老师无意中为之的,然而,对学生而言,某些评价可能是“雪中送炭”,也可能是“雪上加霜”,而且这种影响有时候是终生的。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尽量多地给予学生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有效评价,因此我们就有必要掌握评价的原则和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在评价时很容易顾此失彼,或者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下面,我把我对“有效评价”的一些粗鄙认识归纳如下,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评价标准多样化

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身为教书育人者,我们应该谨记,我们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生动的个体,他们有思想、有感情、对事物的认知存在着差异。我们不能搞一刀切,用统一的尺度去衡量每一位学生,将“鼓励”和“赞扬”变成学优者的专利,将“批评”甚至“奚落”变成学困生的负担。我们应该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多样化的评价标准。除了有我们老师和家长普遍关心的学习成绩方面的评价标准之外,我们还应该为学生的品行、意志、能力、思维、特长等等方面制定详实的评价标准。其实有些方面我们已经在实施了,比如说类似于“突出进步学生” “劳动之星”“诚实模范”的评选之类就是这方面一个不小的进步。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同样,也没有哪个孩子是一无是处的。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尤其是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同学,更应如此。我们班的陈文慧同学在我刚接手的时候基础很差,每次考试几乎都是不及格。对此,我不急躁,细心地捕捉她表现突出的方面。当她和别的同学跳皮筋时,我会夸奖她跳得真好;她劳动时,夸奖她地扫得干净;她上课时,夸奖她坐姿端正……渐渐地,她开始对语文学习感兴趣了,上课的时候也敢于举起自己的小手了。尽管有时候她的回答并不那么让人满意,当我还是会称赞她有举手的勇气。在批改她的作文时,有时候会发觉她的作文很糟糕,但我会在写得好的某一句话旁边批注 “这句话写得通顺、连贯,你比以前进步了!”之类。随着这类有针对性的鼓励性评价的不时闪现,这个孩子越来越爱听我的课了,成绩也得到了提高,期末考试时分数逼近了80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