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碌,所以会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或者是外公外婆家,让老人帮忙带孩子。虽然这样是轻松了很多,但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和自己不亲了,嘴里念叨的都是爷爷奶奶,这可怎么办呢?父母要怎么做才能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呢?

关心的眼神

在和孩子说话时,父母一定要用关心的眼神注视着孩子,随时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以适时给予辅导与协助,这也能让孩子有更多被重视的感觉。

多使用短句

和孩子说话时,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让孩子能听明白。因此,使用的句子最好短一些,并且要重复自己所说的话,直到孩子了解为止。

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

0~6岁的孩子都是好奇宝宝,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是他们细想火花的一次闪现,如果家长随意对待,敷衍了事或者信口雌黄,那么你可能扼杀了孩子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或把孩子引到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上。家长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有耐心,认真回答。在方式上不可运用生搬硬套理论解说或成人化口语,尽量采用拟人化或童话式的方法给孩子讲解,符合孩子“泛灵”的特点。

和孩子密切相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妈妈们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父母交谈的兴趣,促进亲子关系。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

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

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星星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

美国有一个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研究是关于母亲和孩子是不是天天在一起就能和孩子最亲?结论是:时间长短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而母亲能理解孩子、能解决孩子的“困难”、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对她最亲。如果你在时间上能满足他的要求(当然不是一味的溺爱),也一样可以让孩子和你亲。不要伤心,孩子慢慢会好的。

总结: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经过相处培养出来的,哪怕是孩子和父母这么亲密的关系也一样。如果你不能长时间的和孩子相处在一起那么就要在和孩子相处或者是交流的时候告诉他你尊重他、重视他、了解他的喜好。如果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时间极少,相处的时候对孩子说的话又全是批评,只会让孩子的情感和父母更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