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还无法正常行走的时候,他们的活动范围很小,基本上全局限在一个“家”的范围里,这个时候,孩子会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自己的,甚至妈妈和爸爸都是他的。那么家长在这方面到底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别人的我不能要:

孩子往往很难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只要他喜欢,他觉得好玩,他想要的……他都可能通通拿走据为己有。这种行为在孩子小的时候是很正常的,但家人却不能纵容。有时孩子虽然知道“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但由于他们缺乏自控力,哪怕知道不对碰到自己喜欢的还是会忍不住拿走,并且不会考虑任何后果。案例中的琪琪就是如此,她觉得小皮球很好玩就拿回家了,不会考虑到这个小皮球拿走了媛媛会哭,会很难过,孩子只知道这是我喜欢的,我很想要。

如果说我们父母能从家庭内部开始,就很好的帮孩子区分什么是“你的”“我的”“他的”这种概念,那么随着孩子长大,走出自己“家”的范围后,他也就会更容易形成“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才可以自由支配”这样的观念。我记得仔仔第一次刷牙的时候,我告诉仔仔,这个小牙刷是你的,红色的是妈妈的,蓝色的是爸爸的,不能乱拿,乱拿了妈妈找不到自己牙刷会着急的。包括教孩子区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衣服,鞋子与用品。这种区分会让孩子渐渐明白有些东西不是自己的。

那么不是自己的东西该怎样对待呢?孩子不知道怎样对待才正确,但我们大人可以为他做一个好的示范,从我们自身做起,先尊重孩子的物品持有权。比如说孩子手里的糖果要征得他的同意才能分给别的小朋友,当我说“仔仔,把你的糖果分一颗给小弟弟好吗?”,有时候他会很开心的同意有时又很不情愿,不管哪种情况,我从来不硬从他手里夺取东西。是属于孩子的东西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主吧,哪怕是父母也不能自作主张的处理他的东西。当孩子的这种权利得到尊重的时候,他自然也会用相同的态度对待别人的物品,“不轻易的去夺取别人的东西,想要也要征得同意”这种观念很容易就形成了。

孩子拿走别人的东西父母怎么处理:

1、不要用粗暴的行为对待孩子

孩子拿走别人的玩具或者其他东西,他只知道自己喜欢,但无法预计产生的后果。如果父母这时用粗暴对待孩子,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感觉内心很受伤。所以父母要用和缓的方式告知孩子,为什么不能拿别人的东西。比如对他说,你拿了这个小皮球,媛媛找不到会难过,会哭。琪琪不想让媛媛哭对不对?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2、用不伤害孩子的方式把东西还回去

在和孩子讲清楚道理后,应该鼓励孩子和父母一起把物品亲自归还,但一定要注意方式,不要在对方面前伤害到孩子自尊。

3、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去思考

父母可以分别扮演角色。比如爸爸扮演小熊,妈妈扮演兔子,小熊悄悄拿走了小兔子的零食,琪琪,你觉得小熊做的对吗?如果小熊想吃的话,应该怎样跟小兔子商量呢?多让孩子去思考这样的问题,这样他就不容易再犯这样的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