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过程中包含导入环节、小组操作活动环节、集体小结环节方面的评价。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将幼儿个体的经验进行汇总,让幼儿脑海中模糊的经验逐渐清晰,从而使幼儿获得更为完整的经验;通过评价,幼儿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达成共识;通过评价,幼儿可以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评价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评价的效果。评价内容要切中要害,聚焦关键点。那么,如何选择评价的内容呢?

1.对幼儿操作中存在的错误进行评价

这里指的错误分为两种:一种是幼儿操作中普遍存在的,另一种是虽不普遍但存在于活动重点内容中的。抓住这些错误进行评价,有利于幼儿获得经验和理清思路。例如,大班在“学习5的组成”活动,幼儿在记录5的分合形式时往往会出现操作和记录不符、重复记录等现象。而这一内容在这个活动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教师应及时抓住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幼儿对照操作要求逐一排查:是不是每次拿了5个片片?每次分的方法是不是不同?红片片几个,绿片片几个?是不是先记红片片再记绿片片?记录的结果和操作的结果是不是完全一致?教师通过这样细致的引导,可以让幼儿在对照与反思中发现问题。使原本理解的幼儿更加明确活动要求,使不理解的幼儿逐渐理清思路。

2.对幼儿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进行评价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幼儿由于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不同。教师应抓住幼儿智慧的火花,引导幼儿发现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以拓展幼儿的思维。例如,在中班“数花瓣”活动中,如何数清每朵花的花瓣是一个难点。教师在评价中可引导幼儿围绕不同的点数策略进行交流、讨论、归纳,使幼儿在比较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什么方法最有效。

3.选择幼儿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评价

在活动中,并不是所有幼儿都能顺利完成操作任务,总有幼儿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利用评价环节引导全班幼儿讨论个别幼儿遇到的问题,一方面让已经顺利完成操作任务的幼儿再次巩固所获得的经验,并通过表达将经验内化,另一方面让有困惑的幼儿在同伴的帮助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中班“图形娃娃”的活动中,幼儿不仅需要用各种图形拼出娃娃,还需要记录所用图形的数量。在记录中有的幼儿因为不会写数字遇到了困难,可是又想不出其他方法。这时,如果教师将这名幼儿遇到的问题呈现在集体面前,让每个幼儿都来讨论并解决问题,那么这名幼儿将会获得更多的启发,不仅可以学会写数字,而且可以知道其他表达数量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更多的幼儿通过交流感受到了同样的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式。

4.对幼儿的学习习惯和进步进行评价

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这对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评价中要针对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注意倾听、愿意接纳别人意见、敢于面对困难等)进行评价,利用评语的及时性和激励性,帮助幼儿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据此加以保持或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