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小学科学课所使用的科学课教材,编者经过精心的编排,体现了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整体来说很好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学问逻辑。但是我们科学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内容呈现、活动编排,还是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进行调整优化。

1、优化单元知识逻辑顺序

科学教材内容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呈现,但是有些单元课时的安排前后出现知识的脱节或颠倒的现象,所以在一个主题下,教学内容的先后呈现如果由教师进行合理的调整,符合知识呈现的逻辑性,体现内容的层次性,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比如,四年级第二单元《新的生命》教材中学习的第一课《油菜花开了》,学生主要了解了油菜花的结构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学生对雄蕊和雌蕊的特征还不明确。而第二课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花,能统计有雄蕊的花、有雌蕊的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要求学生要能够关注到:能结果的花都的雌蕊等等。而此时,学生并不具备判别各种各样花的雄蕊和雌蕊的能力,上述的观察要求对学生来说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事实上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才是引导学生具体认识雄蕊和雌蕊的特征,学会判断雄蕊和雌蕊。很显然这样的学习内容的安排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把第三课时中关于雄蕊和雌蕊特征的观察学习活动提前到学生展开各种各样花的调查活动之前,学生通过观察几种教师提供的花的雄蕊和雌蕊,提炼出花蕊的基本特征。接下来各种各样花的调查活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明显提高,观察的效果非常好,更多地观察到不同的花的雄蕊和雌蕊虽然形状、大小、颜色各异,但是基本的结构相同,还巩固对花蕊结构的认识。

2、调整教学内容目标层次要求

三年级上册中的材料单元中引导学生对金属、木材、陶瓷、砖块的各种特征的研究,延展性、吸水性、柔韧性等从研究内容来看,何其丰富,再从研究的要求来看,对比的条件控制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求又是如此之高,很多时候,老师无法在课堂内完成探究的任务。即使做的实验也是条件控制不到位,得到了数据不一而足,根本无法引导孩子得到正确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验方法无法得到完整的引导。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