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科学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为了求新求变,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教学环节设计缺乏逻辑性,科学结论归纳不符合逻辑性。学生的逻辑思维在科学课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学生逻辑思维却是科学科学素养中的核心能力,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科学课当务之急。笔者认为科学教师首先要从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入手,注重教学逻辑与学生认知逻辑的契合,注重自已教学的问题逻辑,通过多层次的逻辑思维训练,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 逻辑思维 教学逻辑 认知逻辑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和本质。大家对科学的本质,有不少不同的理解,一致认同的有这样三点:第一:科学是一种实证的系统,可以通过证实、证伪的方法来判断;第二:科学的结论是符合逻辑的;第三科学的结论是的局限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结论是可以改变的。从这些科学本质出发,小学科学课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逻辑思维、质疑精神。实证意识和质疑精神在当前的科学新课程改革课中得到大力地倡导,而作为科学素养的核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却成为了小学生科学思维发展中的薄弱点。在当前科学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很多教师为了求新求变,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教学环节设计与学生的认知逻辑脱节,因此课堂陷入研究的僵局,课堂纪律涣散,进入衍生出一些思维脱离课堂的行为。

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在科学课中若没有得到重视,就很难有较大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先要从教学内容的逻辑入手,注重教学逻辑与学生认知逻辑的契合,同时注重自已教学问题的逻辑性,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而具有严密逻辑的科学探究历程。

一、关注整体教学内容,优化教材的学问逻辑。

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着其本身固有的、与众不同的特点,自成系统。尤其是科学知识以及科学知识发生过程中蕴含的学问逻辑,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对学问逻辑的探求需要与之相应的认知逻辑作为基础。学问逻辑展开的顺序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就能顺利学习,并实现所期望的目标。反之,如果学问逻辑展开的顺序与学生的认知逻辑不相适应、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那么学习结果就会不理想甚至失败,教育目标也就会落空。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