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由情起”就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乐的“灵魂”了。也许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幼儿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融洽、愉快地完成“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的任务。“感受和表现”,是音乐教育的宗旨,“萌发”和“初步”,能帮助我们把握教育的“度”,音乐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放在“情趣”二字上,即“激情诱趣”。

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所以,音乐教育的重点应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体验,只有抓住这一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 创设育情的活动环境。

《规程》第20条明确提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现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重要性。所以要注意环境中的育情因素,是因为优美和谐的气氛能积极地、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审美活动,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1. 培养师生情感,创造育情的心理环境

音乐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这种过程就是以教师为一极,幼儿为另一极的交互作用过程。努力创造一种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直到师生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才能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新中班幼儿刚入园,师生之间还存在着距离,大多数幼儿不愿在集体中唱歌、表演。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关键是一个“爱”字。教师要以“爱生乐教”为己任,奉献自己的爱心,让每个幼儿能从教师身上和音乐活动中感受一种期待、一种力量。在操场散步时,教师牵着幼儿的手,唱一曲“幼儿园,你好!一遍又一遍,当有幼儿一起唱时,教师将他们一一抱起;幼儿抱着娃娃游戏时,教师同他们一起扮演妈妈,悠然地哼唱”摇蓝曲“;有的幼儿不习惯集体生活,午睡入睡慢时,教师在他们身上轻轻地拍打节奏。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有了亲近感、信赖感。期待和力量也就化作了学习的动力,创造出和谐、融洽、活跃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思维更积极,记忆更深刻,情感更丰富。

2. 创设情境对情感的发展有强烈的导向作用。

音乐教学中图片的展示、情景的布置、游戏的开展,都是一种情境的创设,这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有强烈的导向作用。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