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学教学,向生活靠拢为了什么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数学教学向生活靠拢,我认为主要是为了以下两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保持在人身上内在的永恒的原动力,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途径是多方面的,我想着重从“冲破‘纯数学课’的模式”这个角度来加以说明。

数学教学要以大数学的教育观为指导,要打破“纯数学课”的界限,联系一些生活实际,一些科学知识,使数学教学与其他各科知识有机结合,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如讲加减法时,可介绍我国的三级火箭,由于一级火箭推力不够,三级连加起来,推力就能把人造卫星送上天;讲到圆周率,除了介绍祖冲之,还可以介绍1996年用电脑已算到小数点后面42亿多位,还尚未发现它的数学排列究竟有没有规律,讲到圆柱体积计算时,可介绍大发明家爱迪生在灯泡壳中灌满水,再将水倒入圆柱形量杯中,从而测出灯泡的体积的故事,讲到比的时候,可介绍一些黄金比的知识等等。也可把中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有意无意地编成题目介绍到数学课来,如奥运知识、利息税、人口增长情况等等,使学习数学与学习语文、常识、体育、美术等有机结合,让枯燥的数学在故事、绘画、音乐、游戏等情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地领会、掌握、应用。

这样的课堂教学,打破了“纯数学课”的框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魅力无穷,减少了学生接受知识时的“压抑感”和“被动状态”。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十分活跃。

2、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张卫国同志在《知识经济时代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一文中提到:“人们对数学的需要将发生变化,对具体计算的要求降低了,而对数据的采集、归纳、分析并作出解释和判断的要求提高了;对解决问题过程中,逻辑推演的要求降低了,而实际问题模型化以及运用模型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要要求提高了。”

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如教学一年级《元角分的认识》,新课结束后,我就模拟了一个“小小营业员”的情景,再现买卖物品的生活片断,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课后还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回家作用:和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菜,去超市购物,帮妈妈付钱,第二天交流买东西的情况。这样,既有助于课本知识的消化理解与吸收,又能开阔眼界,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更体验到了学习本领后得以运用所带来的喜悦。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