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第一课进行的是课程纲要分享课,主要是结合课程标准以及所使用的教材,教师给学生解读一下一学期要学习什么,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也即学生要采用什么方式,使用什么学习手段和材料,最后会干什么,教师与学生约定通过什么样的评价激励学生学有所获。

鉴于此,课程纲要分享课也是一节推介课,就像导游要让游客知道自己要到哪里看什么,听什么,做什么,享受到什么,最后收益会有什么,同时也要让游客心甘情愿地付出些什么,导游辅助的内容有什么。最大限度地让游客接受导游的方案是合理的,是心向往之的。当然这也就需要一定的适切性,需要符合游客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尊重游客的选择。

而学习过程像旅行,却又和旅行不完全一样,因为有些课程的设置是完成国家意志,是为学生将来生活发展做准备,学生和老师并不一定有选择性,更多的是执行者和践行者。

所以,课程纲要分享课需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特别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课,要注意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注意取舍。我们知道,课程纲要分享课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将学到什么,怎样学合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强化学生学习目标意识,为以后的分课时学习做准备,是一种沟通课,以后将怎样安排学完一学期的内容,保证每个人达标过关测评会如何做……既让学生心动,让学生体悟到一种快乐,又不至于被过大的难度吓到,畏手畏脚了。

因此,开学第一课,我们不妨这样做:

1.要删繁就简,突出一学期学习核心是什么,展示学生怎么做之后应该会干什么,具体几项内容就够了,而不必对于每一课内容都面面俱到,造成课堂的环节和过于细化、繁琐的内容堆砌,淹没了应有的亮色。

2.要使用知识树等有形成果,让学生看到与自己曾经同龄人学习的幸福和快乐,一方面让学生感到我能行,另一方面也直观地获悉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3.要注意动静结合,既要让学生听老师的解说,也要让学生参与体验,自己互动分享些什么,特别是感悟交流学科学习方法,学科学习成就感的获得。

4.要注意煽情性与引领性的整合,推介学科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教师的优势把握,但一定要真实真诚,让学生感受到怎样有利于鲜活地生活。

5.一定要注意课堂的开头结尾,让课堂纲要分享课在学生的自我体悟总结中鲜活,可以下课前让学生主题交流,“我可以学好*年级*期*科目学习内容”,要求学生以“我喜欢,我愿意学习*年级*期*科目学习内容”开头,从“我知道学完这期内容我会做什么”,“我知道我该怎么做”,“希望老师和其他学生怎样帮助我”,进行学习计划的书写与切磋,一方面从正面教育的角度让学生回顾课程纲要分享课,另一方面在集体共享的氛围中让学生积极暗示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行!”“我应该这样做”才有归属感的。

总之,开学第一课,课程纲要分享课,是第一课,是师生彼此感知的课,谋求一见倾心的效果,哪些可以尽情展开,哪些只需要通过资料交割,审时度势,重视生成中有效有机取舍,孩子们心动,摩拳擦掌就够了,你说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