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以后,识字卡片当然就不能满足他了,给我很大帮助的是两本书,一是《婴儿画报》,那时对儿童文学的了解非常可怜,林间风当初教我们现代汉语,而非儿童文学,至今引为憾事,甚至“怀恨在心”,害得我第二次做学生。那时的《婴儿画报》每期一个故事,大多是一些世界著名童话,再由杂志社请人绘出很精美、富有童趣的图,印象最深的有《狼和七只小羊》、《拔萝卜》之类,虽是老掉牙的故事,但儿子是百听不厌,每一期的杂志是我读了10遍不止的,一点都不夸张,我没必要骗人,说我的辛苦。至今为止,这本杂志在我所有定过的杂志中的使用率都是最高的,书都用线重新装订过,封面都被我们磨得有点掉色,什么时候有机会遇见这本杂志的编辑,我是一定要表示感谢,并请他们吃饭的,因为他们给了儿子和我共同的最好的最初的儿童文学的精神食粮。

另一本书,是《实用儿童故事大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其实是一本很普通的书,但收集了很经典的一些儿童故事,是按照各个主题分类编排的。各个民族的流传最广泛的童话和故事大多包含其中。例如《朋友和熊》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等等。

故事越来越长,每天睡觉前要讲,吃饭时候要讲,不讲就不吃饭(儿子小时候吃饭很不好,一顿饭吃一个小时是常事,没辙,“再不吃就不讲了“,这是我喂饭时的口头禅、杀手锏),一切该讲不该讲的时候。而我已经休完产假,早就不再是专职母亲,最初的做母亲的喜悦也已经过去。真有点烦,有些累,便学会了偷懒,买了些磁带,《鞠萍姐姐讲故事》,让他自己搬个小凳做在那听。好多故事听了无数遍,他已经会讲,晚上一家人,便坐在沙发上,听他讲给我们听。这也算是他最初的发表吧。有些故事是他听来的,有些不知不觉中,已经有了些他自己的创造。

上幼儿园以后,他开始看动画片,自己看一些图画书,因为故事大多讲过几十遍,其实大多都已经会背了,他还是要缠着我讲,有时是我刚开个头,他就接着讲(背)下去了。这样读完的书,(也就是“我讲——他听——他听中背——我讲——他讲“,)很多,大多是和电视中的动画片同步的阅读,如《葫芦娃》、《黑猫警长》、《狮子王》等等,也就是一些电影连环画,而他往往是看过动画片、听过故事(磁带)又看过书,听我读过很多遍,自己又看了很多遍的。

我曾经很奇怪孩子为什么在这个时期绘有这样的阅读习惯,就是自己已经很熟悉甚至都会背诵的故事他们却还有兴趣阅读和欣赏,而且这不是一个个体的现象,很多孩子都有这个时期和过程,我现在认为,实际上,人们学语言有一个潜在的过程,这个时期是孩子积累最基本的语言模型的重要阶段,表现在学习形式上,就是沉迷于不断的重复,而现在很多的低幼文学仍然保留着这个时期语言学习的影子,从材料上说,很多的故事以及一些叙事性的作品往往结构很类似,三段式,《小猴子下山》、《要下雨了》,三打白骨精等等,表现为平面结构,而不像成人作品或者高年段的孩子阅读的作品更多的采用线性推进结构,其实是符合这个阶段孩子的阅读心理的。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