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故事可以源源不绝地提供生活的经验给孩子,有利于日后孩子理解(看懂)和表达(书写)的能力。

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只大熊,是个有钱的大地主,却非常懒惰;也有野兔,他一无所有,却勤劳又机智。野兔向大熊提出一个合作计划:大熊捐地,野兔耕种,两人平分收获。合作三次后大熊一无所获,但勤劳机智的野兔却获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故事有个美好但现实的结尾:大熊和野兔也成为相处融洽的好邻居,但却再也没有当过合伙人。

这个妙趣的故事,用幽默丰满的画面,刻画出有钱懒惰的大熊及精灵聪明的野兔的特征。3或4岁的孩子就能领悟,会觉得大熊好懒,兔子好会种菜,他喜欢这本书,大幅的画面更是吸引他,于是他会一再的翻看,要求大人讲。而5岁以上的孩子,每次看时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不断地悟出其中的趣味和道理。这本书就这样陪伴着孩子成长。

故事反映生活,提供无限的思考空间。儿童的生活经验有限,通过故事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故事的累积就是生活智能的累积,帮助孩子对生活经验进行整理和反省,故事听得多了,孩子的品德和气质自然而然地孕育出来。所以说爱读书的孩子不会错,因为故事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自我形象以及和这个世界正在发展的关系,有故事伴随长大的孩子,将较有自己的看法,有内在力,不易受外在的不良影响。

※故事“上面和下面”三之三出版社 儿童中文书会提供

其二,对孩子的尊重。

“认真说故事给孩子听和认真听孩子说故事就是对孩子的尊重。”这是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robert cole说的一句引人深思的话。

我们中国人往往对孩子说的话、提出的问题不够尊重,从来不将和孩子的“对话”及“讨论”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潦草回答,塘塞,哄骗,不把他们当作一回事,认为孩子应该多听少讲,乖乖照着大人的话去做就是了;却没有认识到和孩子讨论问题,谈一谈孩子不断提出的困惑,其中的趣味是无穷的,更能引发孩子深一层的思考,开发孩子的潜能和智能。在西方很多家庭把全家共进晚餐,在餐桌上说一件大家关心的事,或叙述一件事情的经历,当作日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份。这个传统有利于建立一个家庭的价值观或巩固一个家庭的凝具力;相反地,多少家庭进餐的时刻往往变成孩子听训的时刻,要不然就是多吃饭少讲话,不然不消化. 没有和孩子聊天的传统,大人孩子都承受莫大的缺失。简单一句话就是不尊重孩子。

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父母的注意力更能肯定自己,鼓舞自己. 受到尊重的孩子是有信心的孩子,有了信心的孩子就不会畏惧新鲜事物,就会对事情充满好奇。布拉图说, ‘好奇是学习之母’,有好奇心孩子的求知欲是难以满足的。一旦点燃了孩子追求知识的火苗,就能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忱,这时父母只需给他们故事书,和他们一起看,一起分享,思考故事中蕴藏的智能。

其三, 故事帮助孩子建构自我

“we are the story we tell”.

故事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以及建立和这个世界正在发展的关系。而文学的功能是让我们的思路更复杂,想法更多,了解成长的意义,做人的道理。

孩子故事里充斥的问题:“我是谁?”通过故事告诉我们“长大的意义何在”。故事帮助我们彼此表达关怀, 让我们在彼此的生活中出现,彼此缅怀;让我们彼此沟通,交流;更让我们能进行深一层的,哲学性的思考。说故事,就是和他人建立关系。说故事的另一大功能是抒发感情,可以把情绪转移,发泄不安。孩子透过故事掌握自己的情绪,克服恐惧,寄抱希望,得到安慰和征服感。 “ 啊,原来小熊也惹妈妈生气; 原来小兔兔也和好朋友吵架; 原来小莉比我更担心上幼儿园……”

怎么做呢?

一是分享喜悦:父母的首要任务就是分享故事所带来的喜悦。

分享就是在一起,共同经历一件事。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父母的爱。坐在爸妈膝盖上,感受爸妈的“爱”比读那一本书更重要。在听故事时,爸妈柔和的声音,呼吸的同步起伏,扶爱着幼小的心灵,使他感受到分享阅读的喜悦。

儿童文学的特点是: 充满亲切的态度, 容易感受;语言简洁, 容易了解;体材温馨,内容趣味性高,富吸引力。幼儿听爸妈念着手中的图书,跟着故事进展翻页,脑子里开始认识文字和语言的关系。如果要让一篇儿童故事活起来,需由大人口读,才具生命力,经由口读,耳听,眼看,大人和孩子全身参与故事的起伏,这样故事就充满了魅力。台湾毛毛虫基金会创始人杨茂秀教授比喻说故事为“绘本的演奏”。在故事书的演奏时,我们会用到五种语言:言说语言(spoken language),书面语言(written language),画面语言(pictorial language),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和梦的语言(forgotten or dream language)。有如交响乐,将这五种语言一起演奏,才会有震撼人的生命力,才会感动人。

幼儿往往拿着一本书,高声述说,绘得有声有色,这样假装阅读(pretend reading)即是日后阅读的最好准备,做父母的只要不去干扰这个情景,只管会心地欣赏就够了。

二是持之以恒:对繁忙的父母最好的秘方就是每天花15分钟,不需多,念故事给孩子听。给孩子时间就是对孩子说“我爱你”及“你很重要”。对孩子来说没有人能取代父母的爱。每天15分钟,和孩子俩专注,集中,单独的在一起阅读,一起聊天,结束忙碌的一天。让孩子上床睡觉时,脑子里充满思考,心灵充满安宁,也因此点燃孩子对生命的激情。

三是仪式的重要:共同阅读应该成为一种习惯,每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靠在同一个椅垫或枕头上,抱着同一个娃娃,念同一本书,孩子喜欢这种可预测的安全感,他们需要这种习惯性的仪式。

在这个信息时代,“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变得更确切。如何获得知识,掌握知识是父母共同关心的事。近年来对孩子大脑的研究指出,孩子的大脑从一生下来就开始急速发展,并决定一个人有多聪明,多有创意,多有想象力。孩子大脑发展之80%到90%是在0-8岁,而0-3岁又是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先进国家的重点努力。推广婴儿阅读在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都得到优先重视。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是孩子学习的基础,它将决定日后学业的成绩,从而奠定未来从事各项工作的基础。

专家们认为孩子在上学后才开始阅读的话已经晚了。有专家们认为孩子需要听过1000个故事才能学会自己看书。做起来并不难:一天3个故事(这3个故事可以是重复的),一年就超过1000个,这离4,5岁学龄儿童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完全可以做得到。

书没有界限,大人首先要做好榜样,如要孩子看书,就要先让孩子看见自己在看书,享受阅读。看书的孩子在见识,知识上比别的孩子要广,要深,上学后自然就跑在别人前面,习惯书面语文。优良儿童图画书虽是给孩子看的,但大人照样可以为之入迷,书中的文字,故事情境的吸引,往往是越简单的故事,含盖的道理越广越深,让人回味无穷,同样一本好书,给人的感动不同;只要感动,就能刺激孩子去翻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