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而优质的睡眠关乎宝宝的健康成长,然而,如何哄宝宝入睡往往让父母们困扰不已,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关于宝宝睡眠的常识

儿童时期睡眠方式变化相当大,包括从新生儿频繁而短暂的睡眠周期,到学步婴儿夜间长觉白天小睡,直至学龄儿童只有夜间长觉。正因为婴幼儿与成人之间存在这样的差异,所以父母一定要熟知婴幼儿睡眠的基本常识。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睡眠与喂养

饮食与婴幼儿睡眠有一定的关系:食物可促进睡眠;预防饥饿所致的半夜觉醒;食物过敏可干扰睡眠;不良的饮食习惯影响睡眠昼夜节律的形成;食欲较差的宝宝容易出现睡眠问题。所以确保婴幼儿良好的睡眠,需重视进食的时间、时机和食物的种类。

请根据宝宝生长发育的阶段适时调整进食的时间、分量,但要注意睡前不要吃得太多,还有如果宝宝晚上睡得很熟,那就没必要非得唤醒哺喂,睡眠中消耗的能量是很少的,不必担心会因少喝了半夜那顿而饿着。

给宝宝吃些有助于安睡的食物

奶类:奶中含有两种催眠物质。一种是能够促进睡眠血清素合成的原料色氨酸,另一种是对机体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肽类。因此睡前喝奶,将有助于睡眠。

小米:小米中含有丰富的色氨酸,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一种使人欲睡的神经递质——五羟色胺。如果宝宝睡眠不好,可以熬小米粥给他吃。

水果:水果中含有果糖、苹果酸以及浓郁的芳香,可诱发机体产生一系列反应,生成血清素,从而有助于进入梦乡。

大枣:大枣含蛋白质、糖、维生素C、钙、磷、铁等,有补脾安神的作用。

核桃:核桃是一种很好的滋补营养食物,能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

睡眠与心情

焦虑、恐惧、不安的心理也是儿童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那些成长环境不佳的宝宝,如父母常争吵;教育过于严厉;父母之间教育方式不一致等,都比其他人容易出现睡眠障碍。

给宝宝提供一个和睦温馨的气氛和环境,父母抽出一定时间增加亲子间的接触和交流。

父母不要在宝宝面前流露过于波动的情绪,如生气、沮丧、失眠、紧张和焦虑等。

批评宝宝时不要用过于严厉甚至恐吓的口吻,否则晚上宝宝很容易做噩梦。

睡眠与觉醒作息规律

正常的作息规律才能保证人体生物钟的正常运作,每日睡多久、醒多久其中都是有“配额”的,若白天睡得多了,晚上自然就睡不着。所以保证合理的觉醒作息规律也很重要。

刚出生的婴儿最主要是逐渐建立一个较好的睡眠模式,如白天可以适当地减少他们的睡眠,室内光线要亮一些,逗他们玩。夜间除了换尿布外,尽量让其安静入睡,夜间喂奶可以在24:00和次日晨5:00之间进行,以后随着婴儿长大逐渐延长夜间喂奶时间,帮助他建立一个好的睡眠习惯。

从幼儿期起,要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即维持基本规律的作息。做到准时上床,准时起床。即使是假期也应尽量维持固定的上床和起床时间,以保持正常的睡眠节律,避免昼夜节律紊乱。

睡眠与睡床方式

近年来,受西方让宝宝独睡这种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都早早地给宝宝准备了独立的房间和小床。但事实上要不要和宝宝分床或分房睡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不切实际地硬搬硬套反而会影响宝宝睡眠。

刚出生头几个月的宝宝,必须先经过浅眠阶段才能真正睡着,他们需要由父母照顾着睡着。在熟悉的床上,被熟悉的人抱着或一起躺着,能让宝宝培养出睡眠的健康状态。

一起睡并不是意味着大人小孩同一被窝,你可以考虑“并床”的方式:把婴儿床一侧的护栏拆下,跟大床靠在一起,把床垫高度调到跟大床一样,并使中间没有缝隙。

当宝宝自理能力比较强的时候,比如晚上睡得很安稳不乱踢被子,要嘘嘘的时候会叫大人了,都说明此时可以让宝宝与大人分开睡了。

睡眠与睡前程序

在宝宝入睡前,要先建立一个爱意融融的睡前程序,每日重复固有的程序,可帮宝宝形成条件反射,以后只要这套程序一开始,宝宝就会知道该睡觉了。

先用舒眠沐浴露给宝宝洗个温水澡,沐浴后,使用舒眠润肤露或润肤油轻抚宝宝全身,帮助宝宝舒缓放松。

最后,通过讲睡前故事、听舒眠音乐或有节奏地轻拍等方法,同时配合舒眠香,帮助宝宝平静情绪,舒服地进入梦乡。

睡眠与睡房环境

舒适的环境,是宝宝睡得香甜的前提。应该事先为宝宝布置感觉既舒适又温馨的睡房。

宝宝的睡眠环境以温度24~25℃,湿度50%左右为宜。并且要特别注意,不要给宝宝穿得、盖得太厚。因为婴儿头部温度比体温低3℃左右,温度较高,会使宝宝烦躁不安。

多数宝宝能习惯普通家庭的谈话声、笑声,所以宝宝睡眠时不必人人屏声敛气,但要避免大声喧哗。

不要让宝宝在亮着灯的环境中睡觉,长期在灯光下睡觉,眼睛所受光线的刺激就会持续不断,从而妨碍视力发育。

克服一些睡觉难题

当宝宝遭遇睡眠障碍

通过睡眠,人体的大部分器官得到休息,特别在婴幼儿时期,宝宝的脑细胞还处在不断发育成熟过程中,充足的睡眠是脑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保障,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和脑的发育极其重要。睡眠不好的宝宝常常会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体重增长缓慢,抵抗力低下容易生病;而且会增加父母的精神和体力负担,父母还会因过度疲劳而变得不耐烦,从而不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