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在家里十分霸道,乱发脾气,在外受了气却只会忍着,除了被溺爱和保护过度,这种情况在隔代教养家庭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孩子习惯了把教养留给陌生人,把脾气留给亲近的人,其实是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以后也难以学会与人相处。孩子有这种情况又想改变的宝爸宝妈做好下面这四点,一定能有所改变。

一、父母要坚守原则和底线

很多家长总因孩子不停地哭闹而妥协,无法拒绝孩子的要求,孩子知道如何“拿捏”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便会更加肆无忌惮。

商场里常常能看到小孩为了买一个玩具赖在店里不肯走,若是爸妈不同意买还会放声大哭,让大人在·人异样的眼光中难堪,最后为了让孩子消停也为了自己的面子买下他想要的玩具。不想被孩子控制,家长就要坚守原则和底线,对孩子的脾气和不正当的要求明确说不,不能让孩子以为自己事事都应该被满足。

在家中,家长要放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一个被溺爱无能的孩子,更容易因自己的弱小而产生恐惧和愤怒的情绪。同时要拒绝家庭管教的双重标准,若是上一辈对孩子太过宠爱,一定要让老人在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硬起心肠,别去维护孩子。

二、父母要引导而非贴标签

孩子是不断成长的,也是不断变化的,在孩子性格形成的期间,爸妈可以通过积极的引导去慢慢影响改变孩子的心理行为,而不是给他下定义。

过年时亲戚朋友见面,大人都会把自己的孩子拉出来向各位亲戚问好,堂妹的孩子悠悠却总是怯怯地躲在她身后不肯吭声。堂妹就会抱歉地对大家说悠悠总是在家当霸王,在外当怂猴。

若父母总说孩子“窝里横”,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甚至破罐子破摔。孩子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有误的,他才会进一步去反省如何改变自己。

最好的引导莫过于父母言传身教,给孩子建立界限意识,与家人再亲近但彼此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能要求对方包容自己所有的脾气。

即使是成年人也难免有控制不了情绪对家里人发泄的时候,及时道歉或是忍住脾气,自己平息消化,能给孩子一种正确的行为引导。

三、父母要教孩子控制情绪

在孩子心里越是亲近的人越是安全,特别是脾气好的亲人,他们知道真把家人惹急了,家人也不会抛弃自己。而孩子会这样思考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正确表达情绪的方式。

前不久看到一个新闻说一位父亲因为没钱给儿子买苹果新出的手机,被儿子难听地责骂,当儿子问他“你知道错了没?”他低声下气地对儿子说知道错了。这不就是仗着父亲离不开自己而肆行无忌吗?

父母首先不能惯着孩子,也要教孩子正确表达和维护自己的感受,比如通过深呼吸冷静下来,告诉他只有心平气和地说话爸妈才会听,才会愿意与他交流沟通。

父母千万别替孩子说出他的心情和感受,让他自己去说,只有清晰地表达了自我,别人才会给予理解。若是孩子认为自己无论如何都能被理解,他也会慢慢放弃自我表达,孩子会在倾诉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情绪,得到平息。

四、父母要激发孩子社交力

有些父母过分保护孩子,总怕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辱和伤害,而外面怂的孩子一般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与碰撞,放大了外界的危险程度,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和外界抗衡。

也有孩子在家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在外碰壁得到惩罚,即使刻意收敛自己,仍然会觉得不平和愤怒,在家中便会将在外的负面情绪扔给家人。

家长需要告诉孩子与人相处的原则和方法,同时扩大孩子的社交圈,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会合作,当孩子能独自处理社交矛盾,他对人际关系的掌控会更有信心。

孩子的勇气和责任心,都必须在社会交往中慢慢习得。只有学会克服自己在面对陌生人时的不确定和焦虑感,适应面对家人和面对同伴时角色的转换,孩子才会真正长大。

亦舒有句话说“人们日常所犯的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在社会普遍容易对亲近之人情绪泛滥的今天,孩子的好性格要从小抓起,让他既有勇敢面对外界的力量,也有保护家人快乐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