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8个“祖传”的育儿经,科学育儿理念不断进步,你可别掉队了。

1、给新生儿喂黄连水或黄芩水防黄疸

有的地方,孩子出生的第一口食物不是母乳,而是黄连水,且美其名曰“去胎毒”!实际上黄疸是因为体内缺氧导致红血球的缺失造成的,黄连对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没有任何作用,还有可能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危害宝宝的肠道健康。

2、孩子上火就喝凉茶

当孩子出现了便秘、有口气、有眼屎等“上火症状”时,很多妈妈会认为是孩子的体内有“火气”了,因此给孩子喝凉茶“降火”。但是孩子的肝肾功能发育还不完全,消化道发育尚不成熟,过多饮用凉茶会导致孩子胃肠功能更加弱。且凉茶对孩子的“上火”是否有效,并没有医学上的证明。

3、辅食主要靠喂

当孩子出现抓食物吃、喜欢抢勺子的行为时,很多家长会想方设法来制止,认为孩子的行为是一种“干扰”。实际上,辅食添加不仅仅是补充能量和营养的过程,更是宝宝神经心理发育的过程。相反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己用手抓,用勺子舀,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进食的能力,还能促进孩子手眼协调等精细动作的发展。

4、辅食必须是烂糊糊

有的孩子已经2岁了,家长还把孩子的食物做得非常烂,喂的时候也呵护有加,小心翼翼,生怕孩子噎着了!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坑!早期给孩子吃辅食的时候,因孩子的肠胃发育尚未完善,需要做成流质或糊状,但随着孩子咀嚼能力、消化功能的发育,辅食的性状也应循序渐进地改变,由最初的汁状,慢慢过渡过糊状、半固体、小的块状等。

5、宝宝吃越多越好

“宝宝多吃点儿”,“宝宝再吃一口”……很多大人在喂养孩子的时候,会想方设法地让孩子多吃,认为宝宝吃越多越好,要是孩子长得胖乎乎的,家长会特有成就感!实际上饮食应根据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来供给,品种由少到多添加,逐渐丰富,营养要均衡。

孩子过胖,有可能会影响早期的动作发育,还有可能延续到成年,引发各种肥胖病,以后想减下来可没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了!

6、妈妈感冒时不能喂母乳

妈妈感冒时不能喂母乳,这也是被传得很广的一个谣言。实际上妈妈感冒的时候,病毒并不是通过乳汁传给孩子,而是空气中的唾液。

因此当妈妈感冒时,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继续哺乳的,但要勤换衣服、勤洗手,应尽量减少与宝宝面对面的接触,必要时可以戴口罩,以防呼出的病原体直接进入孩子的呼吸道。如果担心药物对宝宝有影响,用药需谨遵医嘱,并咨询医生是否适合母乳喂养。

7、宝宝生病后瘦了很多,需尽快补充营养

宝宝生病后体重减轻了很多,当妈的看到心疼死了,赶紧给孩子熬各种大补汤,十碗水熬成一碗水。实际上此时最好给宝宝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让肠道功能尽快恢复,而不是补充各种营养,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宝宝病愈后,食物的品种要慢慢增加,而不是一下增加很多。

8、给孩子喝肉汤,比吃肉更有营养

很多妈妈会认为,肉汤比肉本身更有营养,于是常常给孩子喝汤,而忽略了肉。实际上汤中只是包含了少部分水溶性蛋白质、矿物质等,大部分的营养仍然留在肉中,因此,汤的营养价值其实是比肉低的。另外,宝宝的胃容量很小,汤喝多了会影响孩子吃其他食物。(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小精灵温馨提示:

正确的做法是将肉搅拌成泥状(或剁成肉糜),蒸熟(或煮烂,视宝宝的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而定),让宝宝开始吃肉,由少到多,再慢慢过渡到肉末、煮软的小肉块,锻炼宝宝消化固体食物的能力,以及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