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接球的前奏曲 发现幼儿的兴趣点

新课程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互动中,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当成幼儿的朋友,把握幼儿的兴趣点进行互动学习。如:幼儿从河里捉了一些蝌蚪带入幼儿园,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要求把蝌蚪养起来。在观察它的生长过程的同时,和幼儿讨论蝌蚪会变成什么?长成什么样?吃什么?青蛙怎么叫的?幼儿的回答千奇百怪,我便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了一个“青蛙之歌”的音乐活动,幼儿兴趣都非常高,而且能在音乐活动中学习、掌握技能,并探索其他动物的声音,创造各种动物的动作等。因此,只有把握孩子的兴趣点才能从根本了解孩子的需求,从而使孩子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抛接球的关键曲 抛接角色的互换

音乐教育应当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与幼儿的角色关系,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教学过程和方法,引导运用组织、设计、分工、讨论等方式开展音乐学习和实践活动,让他们从自己有兴趣的体验里获得知识与能力,把音乐学习看成愉快而有意义的事。

1、 注重师生位置互换

音乐教学中,座位排列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幼儿实际需要排列成各种不同形式,以缩短师生空间和心理距离。比如,在教学中,我喜欢和幼儿们坐在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有时我“领唱”,而大多数时间我乐做“伴唱”,让更多的幼儿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在进行歌表演中,我不会把我所编的动作迫不及待地教给他们,而是让他们无拘无束,自编动作,这样我就会更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也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 注重师生权利互调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是由教师发球(提出问题),幼儿被动地接球(接受问题,解决问题)。殊不知,“问题”是“教师的问题”,未,必是“幼儿的问题”,这样,表面看似幼儿解决的问题,不一定有其真正从释疑到训练思维的效果。如:有时面对幼儿的问题,教师可以不直接给幼儿答案,而是旁敲侧击地引导、启发幼儿。让幼儿进一步领会其中的奥秘。在欣赏《挪威舞曲》时,我不告诉幼儿乐曲的题目,让他们自己去聆听,听完后,我让每位幼儿说说自己有什么问题。幼儿根据自己对曲子的初步感受,提出了许多有意思、有价值的问题:歌曲一开始好像谁在说话?好像有小鸟在飞?当中有一段好像很紧张?好像有老虎来了?我好像听到最后有谁在跳舞?……面对幼儿提出的这些问题,我让幼儿再听乐曲,边听边思考,然后同幼儿一起讨论、解决,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乐曲的内容。最后我让幼儿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把整个故事情节串联了起来。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