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向善”不是一个需要去证明的事实,而是一种价值承诺,一种有待实践的理想,是教育信念确定的基础和前提。人心既然是善的,那么造就道德的个体就是可能的。在教育中,进而在道德教育中,只有作“人心本善”的价值预设,我们才可能对教育的结果作乐观与光明的期待,才能确立起对人的信心、对教育的信心。

只有“善”才有诚,惟有“诚”才有信。今天的诚信道德建设,在理论教育上应遵循由善而诚、由诚而信的逻辑,在实践中则应从唤起学生的“善心”,培养学生的爱心、诚心、责任心入手。

一、播撒爱心 唤起善心——爱心育真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于漪说得更为动情明理:“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分歧情绪,从而理解老师的苦心,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

班里的莉莉同学父母离婚、爷爷奶奶年老,她不愿爷爷奶奶操过多的心,课后总是自己去捡垃圾,卖点钱,可是有一次不小心跌了一跤,不幸的遭遇激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同情。很多同学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或零花钱捐赠给他;有的同学买了学习用品送给他,还有的同学去亲近他、慰问他……目睹这感人的一幕幕,这个不幸的孩子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我的心也同样被深深感动着,孩子们也为自己的举动感动着,为这个温暖的班集体感动着……我心潮澎湃:正是这些年仅七八岁的孩子们,以他们质朴、纯真的感情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谁说如今的孩子不懂爱?谁说我们的孩子太自私?眼前的这一切不正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吗?

二、用你诚心 感染他心——诚心换诚信

“至诚之道,可以先知。”当老师是受监督最厉害的,有几十双眼睛看着你,一旦你撒了谎,就会对你产生戒备心理。他们人可能还在你的身边,他们的心已远离你而去。“诚恳”还包括高品位的开导,“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那是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襟,不倦地诱导着缓缓细流的回归;那是燃烧的火炬,在寒冷和孤寂中长久地抚慰着心的交融。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处处为学生创造机会,用诚心打动他们,撑起诚信的一片天地。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