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进入幼儿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幼儿武术的总体情况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合理;课中没有体现武术(这里指长拳)的基本技法;运动量安排不科学等等。那么,怎样上好武术课?

1、设置合理的、符合幼儿特点的教学目标

目前的幼儿武术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还没有一套规范的、符合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武术教材,所以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存在着许多的随意性,正由于这种随意性也体现出了许多的不合理性。幼儿武术课的教学目标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它要反映整节课对幼儿的基本功、基本手型和手法、基本步型和步法的要求,在各种动作演练时对基本技法的训练及其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而这些目标的实现要经过一段长期的培养,所以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就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身心特点设置一个长期教学目标(如年目标),然后将其体现在各个短期(如学期、月、周目标等)的教学目标中,而每一节幼儿武术课就根据短期目标去一一制定,一一实现目标。

2、教法的选择

武术的教学一般都比较乏味,针对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在选择教法时要体现幼儿的学习特点。首先,讲解要形象化、趣味化。武术中的术语较复杂,幼儿不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要将术语和动作名称形象化、趣味化,体现在教学中。可以为每一个动作取一个幼儿感兴趣的名字,如“仆步穿掌”可另取名为“小燕子抄水”,即形象又容易理解。讲解还可以使用口诀化讲解,如讲弓步时,口诀可为“前腿弓,后腿绷,挺胸,立腰,象张弓,别晃动”,让幼儿较容易抓住动作的关键。其次,要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多领做,从而让幼儿有一个初步正确的示范,建立一个正确的动作概念。在领做示范时,如果是新授动作通常放慢动作速度,姿势偏高,用力不大,以便幼儿的观察和模仿,随着动作的逐渐熟练,逐步加速加力至正常的动作要求。在采用直观教学法时要注意示范位置的选择,要让所有幼儿能够看见,如站在横队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等等。在示范同一个动作时,也可采用几个示范面,如“马步双劈拳”,为了让幼儿看清两脚开立的距离,脚尖正对前方,以及双劈拳要平的规格要求,可采用镜面示范;为了让幼儿看清马步要挺胸、立腰,膝盖不能前跪而超过脚尖的规格要求,可再做侧面示范。

3、动作的编排和教学要求

这里所指的动作是指长拳动作。因为缺少教材,没有依据,所以教师要自己选择动作,并编排组合,这样往往就存在动作难度高、套路成人化的缺点或是一味追求简单性,而忽略了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达不到练习武术的目的。所以,教师在选择动作时要注意动作的简单和适宜,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于难度大的动作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动作来教。如“大跃步前穿”动作,可分解为提膝双摆掌、望月平衡、仆步穿掌等三个动作,“仆步抡拍”可分成左(右)手单手抡拍练习。

一般的,基本功的练习都是分散在每节课中去练习,但是单调的基本功练习容易让幼儿失去兴趣,所以也要将基本功编入动作组合,在完成动作组合演练的同时,也完成了基本功的练习。

现在大多数幼儿园的武术课是将武术编成操来练习,这有其有优点,但仍存在着武术动作没有体现其基本技法的缺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强调幼儿的动作到位了,而对基本技法忽略,这样只能算是“形似”。教师应在动作分化期时,强调动作的劲力、精神风格。在练习中,教师逐渐强调在冲拳、推掌、顶肘等动作时,要运用“寸劲”,使力量顺达于动作的着力点。演练武术时,要求精神贯注、情绪饱满、表现出勇敢、机敏、无所畏惧的气概。教师在教学中,应将精神风格的培养贯穿每个动作,这样动作演练才有气魄,才能达到练习武术的目的。

4、整节课运动量的安排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一节武术课中安排的运动量应在准备活动以后,采取短时间大强度的练习,随后逐步在不降低强度的基础上逐渐延长休息时间和练习次数,以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稳定期比成人更短促,在紧张肌肉活动时,幼儿缺氧的发展也更急速,所以,在大强度练习后,要控制幼儿的运动量,最高心率不超过180次/分,最低不超过130次/分,平均心率为140—170次/分之间,整节课的运动密度为50%—60%为宜。

只有合理、科学的运动量安排才能让幼儿在练习武术时,产生健康、积极的情绪,很好的完成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