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特色之一是胡同,比胡同还“胡同”的是夹道,我现在就住在灯市口的一个夹道内。说是夹道,已经实不副名,地方不大却是高楼林立,道路不宽则是车水马龙,实在看不出多少夹道的味道来。

都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说“风水”我不懂;说“宝地”,是的确的。出得门来,往西是“金街”,往东是“银街”,王府井近在咫尺,离天安门也不过几站路。凭着这个“地理优势”,我常常到天安门广场转一转,看一看,加之住在西郊时经常路过天安门,实在说不清去过多少次,但有几次我是记忆犹新的。

一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三个年头。那时,我所在的部队在朝鲜战场上刚刚打完五次战役,我奉命回国办事,第一次来到北京城,第一次观瞻天安门。天安门,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我仰望着巍然屹立的天安门,仿佛看到开国大典的盛况,仿佛听到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宏伟声音,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我们志愿军战士不正是以这种自豪,“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吗?不正是以这种自豪,为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祖国的民族尊严,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一场生与死的较量,而把他们赶回到三八线以南吗?天安门真高!真雄伟!我随即写了篇《天安门的高度》的文章,说到自己多想测量一下天安门的高度。后来,我曾登上天安门城楼,更加惊叹她的高大和雄伟。诚然,她的自然高度是可以用米尺、用电子仪器测量的,而她在全国各族人民心目中的高度,难道也可以测量出来的吗?

又一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一个国庆前夕,我在天安门广场呆了很长时间,一直仰望着整修一新的天安门城楼。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天安门,目睹过昔日中国人民的苦难,也看到了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来自四海的同胞,来自五洲的友人,汇聚在天安门广场,欢情惬意,欢歌笑语,使人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曙光和人们奔向小康的壮志豪情。人们常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如今不是“条条道路通北京”吗?我又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篇《天安门前的感想》,其中写到在天安门前,我想到了杜甫在其登楼诗中所说的“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那种意境,想到了王之涣在登楼诗中写下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那样哲理,然而,那些城楼怎么比得上天安门?那些诗句怎么比得上歌颂天安门的诗篇?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