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应该感谢社会上经久不衰的学琴热,它让大家对音乐教育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但经常听到在有些家长的交谈中,孩子的学习目的带有太多功利性,而忽视了音乐学习的本质。而课改热潮中的音乐教改在实践过程中也仍存在着一些理念偏差,导致音乐课表面看似热闹,但却缺乏深层思考。其实课改中的音乐教育亟待解决的,仍是两个老问题——为什么教和怎么教,只是应该用更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两个老问题。

为什么教?我们教师在上岗前,通过各级各类培训,都或多或少地有了一些感知,但是却都忽略了最重要的自我培训——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因为只有在认真学习新课标后,才能不偏离新课标的理念,也只有在新理念的指引下,再来思考怎么教的问题,才更有实际意义。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对热潮进行冷思考。

现象一:在实验课中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从以往的过分注重知识技能传授,到过度迁就所谓的“快乐”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愉悦。我认为,音乐教育应使音乐成为学生现在和今后学习、生活中的快乐源泉。教师必须要有这个理念,对课堂的各个环节,既要考虑它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也要思考其以后的延续价值,让每个细节都成为快乐源泉的一滴清泉。我们学习运用国外的教学经验时,往往没有深入其根本,而导致过多的表面化。如在教学中,把do比做铅笔,把re比做小鸭子,这样做非常形象、趣味化,出发点是很好,但有时教学效果却使孩子只记住了铅笔和小鸭子,反而连do、re的名称没记住,更别说音高了,试想这样的教学与音乐教育有何相干?因为缺乏理性思考的教学设计过程,纵然课堂上确实能让孩子喜欢音乐课,也能让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得到体验,但这都是短期行为,反之,肯定会使你的课堂教学内涵有质的改变。“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是冼星海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我们在教学中,也要让孩子知道为了能更好地理解音乐、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就要认真投入地学习音乐,这才能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现象二:音乐是一门技艺性很强的学科,技术和艺术是永远密不可分的。在课改实验课中,有时还发现教师为体现将音乐艺术放在首位,自觉不自觉地将知识点放下了,往往在出现知识点时,一带而过,避而不谈。课改前音乐课存在的问题,是掉进纯技术的泥潭中,而现在却正相反。以音乐艺术为主,不等于一点不要知识技能,教师应该将知识点隐藏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授课内容作正确的解释,如休止符,一定要告诉孩子它的正确名称和作用,课堂上无需重复强调,而可让这种反复强调出现在以后课堂上的其它作品中,这是在学生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一个很好的反复刺激因素。再如:涉及音符时值的教学时,既要考虑趣味性,也要考虑科学性,把音符比做切蛋糕、吸饮料管等虽有一定效果,但忽略了音符除了长短关系外,还有时间关系。如用钟表的指针来说明,就可让孩子对音符既有长度的关系,又有时间的概念。那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法是永远也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