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理解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和体会人物的思想及情感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阮恒的美好心灵,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难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并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歌曲《朋友》《爱的奉献》。

学生准备

课前了解关于抽血、输血的过程。用各种方式了解一些关于友情的动人故事,也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曾为朋友做过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播放歌曲《朋友》,让学生感受朋友的含义。

评析:应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通过歌曲可以让学生进入一种美妙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导入

1.出示课文内容。(板书:小女孩。)

2.过渡:情况万分危急,输血迫在眉睫,在这紧要关头是谁挺身而出,主动献血?(板书:阮恒。)

评析:良好的过渡语言和提问,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使新旧知识衔接紧密。同时,还显得教学环节紧凑。

三、略读课文

1.同桌互读课文,并指正读音。

2.找生朗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感受。师生评价。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读课文。这种放手让孩子学习的方法,使孩子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会有惊人的发现。

四、细读课文

1.出示句子“一阵……又举起来”。

(1)齐读并找出描写阮恒动作的词句。

(2)思考:阮恒的手为什么举起又放下、又举起?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3)再读课文,小组交流并汇报……

2.体会抽血时人物的心理。

(1)理解四种不同的哭(啜泣、呜咽、哭泣和抽泣),并让学生演示一下。

(2)他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

(3)他是尽情地哭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表示阮恒动作的词语。)

(4)他为什么要抑制自己的哭泣呢?

3.小组讨论并汇报:体会小男孩为朋友愿意献出生命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板书:无私奉献。)

评析:课程标准提倡词语的理解不应脱离具体的语境,不应脱离文本,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解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看图理解、表演理解等。而表演理解尤其适合低、中年级学生。这主要因为儿童是通过直观形象来认识世界的,教师应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感悟,而表演可以将抽象的情境具体化、形象化。教师主要是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达到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为一体,集读、赏、思、辨于一炉。

4.迁移练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对阮恒说些什么”?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锻炼学生的想象和口语表达及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5.有感情地朗读和体会课文。

评析:语文课堂教学就应以阅读为主,调动各种方式学语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真正理解朋友的含义,达到以读激情、以读促智。

五、总结延伸

1.学生自由谈学习收获。

2.写几句送给朋友的赠言或心里话。

评析:总结延伸环节,既升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又使得整节课结构完整,还拓展延伸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