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喂养方式及态度受文化背景、家长及儿童的特点影响,一般常见有应答型、控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4种喂养互动模式。不同的喂养互动模式在进餐过程中的表现及对孩子的长期影响各不相同。

应答型

此类喂养者在喂养过程中能有效区分不同角色承担的责任。家长:决定在哪里、何时及提供何种食物。儿童:决定吃不吃、吃多少。应答型家长是指导孩子进食,给孩子进食设定规则、给予进食进餐示范,与孩子正面谈论食物,并对孩子在进餐过程中发出的饥饿和饱足信号及时反馈。这一模式可以促进儿童进食更多蔬菜、水果和奶制品,减少垃圾食品摄入及超重发生。

控制型

小心哦!据统计,约一半以上的家长表现出控制型喂养模式。这类家长可能忽视儿童的饥饿信号,采用强迫、惩罚及不恰当的奖励方式促进儿童进食。比如,乖乖吃饭,可以多看一集动画片等。这一方法在初期很有效,但随着时间延长,可能导致能量摄入不均衡、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营养不足或过剩的风险增加。

溺爱型

采用这种喂养模式的家长无固定的进餐规则,常不分时间、地点、环境迫切满足儿童的进餐需要,为儿童准备特殊或多种食物,而忽视儿童在就餐过程中发出的信号。最终导致儿童摄入适宜食物不足,而高脂、高能量的食品摄入增加,从而增加超重风险。

忽视型

这一类型的喂养者在父母中占少数。这一类型的家长不能尽到抚养儿童的责任,与儿童间缺少言语及肢体交流,忽视儿童的进餐信号及生理、情感需求,甚至不为儿童提供食物,从而导致儿童生长障碍。部分家长可能自身存在情绪障碍,如抑郁等。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顺应性喂养过程中采用应答型喂养互动模式,不仅能使家长对孩子更多地关注饥饿和饱足信号,并能明白自己在喂养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如果家长能够以自主、负责的态度喂食,那么,孩子也终将学会以自主、负责人的态度进食,最终,孩子能够获得支持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