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总是认为生成活动很难把握,简直有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因此,就只能尽量避免涉及这块生地。而现在在尝试新课程的过程中,让我深切的体会到幼儿的生成活动,它无时不在,无所不在。在尝试过程中,我开始深入地研读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们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刻,分析他们这些行为产生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诱因。通过尝试我还发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需要,让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尊重幼儿个性的发展,才能真正地支持、提升生成活动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使每个孩子得到不同水平的提高。

我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幼儿大多来自于农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大自然中,和花草为伍,和鸟儿做伴,和蝶儿共舞。于是,蝴蝶便进入了孩子们的视野之中,成了他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老师,我们班来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有一天早晨,一只蝴蝶挥动着两对色彩艳丽的大翅膀,在教室里飞来飞去。好几个孩子走到我身边来告诉我:“徐老师我们班里来了一只漂亮的花蝴蝶”“老师快去看!”其中的一个孩子忙拉着我前去看他们的新发现,这只蝴蝶引起了很多孩子的关注,有的在那里尖叫,有的在说:“这只蝴蝶好漂亮!”有的说:“徐老师,快把它抓住”……于是,我等这只蝴蝶停下来后,走到它身边轻轻地捏住它的翅膀,这时孩子们高兴地拍起了小手。就这样这只蝴蝶成了我们班的客人,孩子们产生了想去探索它的生活奥秘的想法。

触角风波

饭后有七八个孩子围着铁丝笼子在那里讨论着什么,于是我就悄悄地走到他们身后,由于他们太专注了没有留意我,胡泓菲指着蝴蝶的触角问孙锦涛:“这是什么?” 孙锦涛说:“这是它的胡须!”这时,包可哲说话了:“哎呀!你们真笨,这不是它的胡须,它们叫‘触角’!”于是两个孩子开始了他们的争论,正在这时包可哲留意到了我的存在,马上向我求助,等他证实他的答案正确之后,他骄傲的说:“我爸爸早就告诉我了!”可是孙锦涛就是不服气,指着蝴蝶开始给包可哲出‘难题’,就这样围观的几个孩子在他们的争论中学到了不少关于蝴蝶的知识。如:蝴蝶的触角象小棒,蝴蝶喜欢吃花蜜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行动是自由的,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对所探索问题的学习和研究,犹如驾驶着思维之车行驶在心灵之旅的途中,其旅程的长短、速度和所要达成的目的都由幼儿自己控制。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角落里,爱画画的邓光耀正在画我们上午捉到的蝴蝶呢!同时也有几个小伙伴在为他参谋画什么颜色,这时刚才在那边围观的徐科伟也走过来欣赏他的画,突然,他对邓光耀说:“邓光耀,你画错了,蝴蝶只有两只触角!它长了四只触角,成怪兽蝴蝶了!” 这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邓光耀反驳说:“蝴蝶向这边飞就用这两只触角.要是向那边飞就马上用那两只触角,不用转弯,这样更快。” 他边说边用手比划着,一脸的纯真与自豪。我为他丰富的想象而感动,情不自禁地夸奖他真聪明。可大自然中的蝴蝶的确只有两只触角,我该怎么做才能既不伤害他那充满知慧的创造,又让他明白大自然实实在在的规律呢?于是我带着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来到了小蝴蝶的身边,答案终于揭晓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