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到一所小学听课,我发现旁边的小女孩整整一节课都心事重重的样子。出于职业的习惯,下课后我与这位小女孩聊了起来,原来是小女孩这次考试成绩有所滑坡,父母看到成绩,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通埋怨:你是怎么考的?成绩老是忽上忽下的……她觉得自己确实努力了,因此父母的话让她非常沮丧。其实,没考好,父母可以帮着分析一下原因,这时一句宽容、谅解的话真是“贵如金”啊,能给孩子更大的动力,而埋怨只能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由此,想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真有好多家长由于缺乏科学的教子观念、教子内容和教子方法,仅凭个人的直觉和某些传统经验来施教,使得家庭教育往往走入误区。作为家长,应该正视和理性地对待这些误区,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过分宠爱孩子

家长们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我曾遇到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里接她的孩子,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便问:“是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抓伤的?”孩子点点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之后又去找了老师……家长这么“爱”孩子,孩子能形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父母的爱心固然可钦可佩,但是父母们应该好好想一想,这样“爱”孩子,后果会怎样呢?作为父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样做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还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因此,疼爱孩子并不等于溺爱和宠爱,真正的爱是充满理智,爱而有度的。

二、强调智力第一

把孩子培养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广大家长辛苦劳作的精神寄托。但是,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偏重智力因素,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对制约其成长的其他因素则很少过问。智力是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家庭教育只注重智力因素,结果可想而知。相反,应从全面发展入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自制力和勇敢精神等。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孩子相信自己的力量,并予以表扬和鼓励;当孩子在做某件事情、因其他原因半途而废时,就应及时地给予督促、鼓励,使他们坚持把事情做完做好;在游戏中让孩子担任某些他们不喜欢的角色,以使他们的行为服从集体要求,等等,这样就能使他们的正常智力得以充分地发挥。因此,家长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天地和活动场所,并热心、真诚地鼓励。因为兴趣、自信是进步的动力。即使孩子没有超常的智力,只要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将来也可以成才。作为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就必须在培养孩子智力因素的基础上,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