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并收获美的课堂

美是什么?美是事物的最高境界。美是和谐,美是创造,美是生命的变奏曲。美的课堂不仅是师生寓和谐、平等之中的对话与合作,更是于生命成长过程中的进步与创造。语文新课标首次提出 “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不仅从宏观层面强调了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第一要旨;更从操场作层面提示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趣”,追求“情”,尊重“差异”。这使我们创造并收获美的课堂成为可能。

(一)    讲究“趣”,追求“情”。

兴趣和愉快是人的最主要的两种积极情绪。能引起兴趣的情境,往往也能引起愉快,而能引起愉快的情境,也往往使人感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兴趣和愉快经常伴随出现、相互补充、相互作用,营造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最佳时机和成长的最佳情绪背景;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课堂教学。比如第九册《赤壁之战》,我们是这样学的:先从同学们感兴趣的军事话题说起,引出课题,让学生说说从课题已经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再顺水推舟,让学生读文首,研究双方战前态势,画草图,理解“隔江相对”;然后看图说话,分析曹操、周瑜的心态,推敲“调兵遣将”与“驻”;再看图,推测战争结局,读课文结尾,理解“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的意思,再来一个小比赛,让同学们说说还有哪些词是形容打了败战的;体验曹操和周瑜的不同心情朗读课文片断;最后又引出问题:谁当记头功?按研究的对象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好小组,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第二课时,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筛选整理,提出自己的看法;15分钟交流辩论;然后创设情境,引向曹操之过,留下一个研究性作业:想象作文,《我帮曹操打赢赤壁之战》。第三课时在复述完课文后,又提出一个问题:就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谈谈你的看法。整篇课文学生兴味盎然,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完全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第一课时的起始环节,由课题引入的联想,和根据课文开头一段话画草图;中间环节时的看图分析人物心理,推测战争结局和创设情境时教师口头描绘的东吴大摆庆功宴的场面……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情趣要素。

兴趣是人集中于某个对象并具有特定感情色彩的心理状态。如果说爱、美和创造都是儿童的心理需要,那么兴趣就是需要的延伸,反映了儿童与需要之间的一种关系。研究表明:兴趣具有突出的智能价值。它作为智能活动的动力系统能长久维持大脑的优越状态,激发大脑的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最清晰,思维活动也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学《江雪》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比较课文的两幅插图,分别用两个字概括说感觉(一冷一暖);在诵读了诗句后,我说读着读着有四个字让我觉得“心惊肉跳”,你能猜出它们吗(绝、灭;孤、独)?有如一石投水,片刻之后,学生纷纷发言。随机又是一引:“是啊,同学们,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心境,他有钓鱼的心情吗?”将同学们引入深思,并请同学提出自己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由此引入对作者当时境遇的了解,交流背景资料。于是,三引便水到渠成:“同学们……他真的在钓鱼吗?”实现了教学由浅显向纵深推进,由此引发学生情感的释放、生命的涌动。这不是简单的问题的提出,而是教师对学生潜在的人文意识的召唤,由此,人文熏陶和感染也变得深入、彻底而刻骨铭心。又如,教学《山行》时,当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说了诗句的意思、赏画面以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用极其轻缓的语调来了一段配乐(《化蝶》)朗诵:“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多美的意境啊!夕阳西下,晚霞把山野映照得更加美丽动人。你听,枫树林里,秋风习习,树叶飒飒地响;你看,金色的阳光穿过林梢,透过树叶,那枫叶是那么红,那么艳,又是那么亮。多美的枫叶啊,像一只只缤纷的彩蝶,在林中,在树梢,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此情此景,怎不让这个晚唐名家诗情勃起,吟出这首千古名篇呢!”稍停,又开始吟诵:“远上寒山石径斜,……”学生心领神会,跟上来吟诵:“白云生处有人家,……”接连三遍,一遍比一遍情绪饱满,整堂课达到高潮。然后顺势一引,转而写片断:“霜叶红于二月花”。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