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中国民族乐器,了解其造型和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2.能运用写生的形式画出学生喜爱的民族乐器或民乐演奏图,提高他们的造型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民乐文化的情感,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华夏丝竹,玉律金声;中华古韵,源远流长。民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是中国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民族乐器作为音乐文化的载体,造型独特,做工精细,风格古朴,不仅能演奏出美妙绝伦的音乐,而且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同时还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民族工艺品,达到了形、神、美的统一。民族音乐表演的场景也是我国古代美术作品中常见的题材。让学生了解民乐乐器的造型、色彩及在古代美术创作中的独特地位,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爱国热情有着重要意义。

教材提供了中央民族乐团首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中国民族音乐会的图片,使学生了解中华民乐已经登上世界舞台,而且愈来愈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教材还通过出示以民族音乐表演的场景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及各种民族乐器的图片,拓宽学生的创作视野。另外,教材的提问部分引领并激发学生深入了解乐器的兴趣,“说一说” 要求学生讲出知道的民族乐器及其造型、色彩特点;而“学习建议”简单易操作,只要求学生通过写生形式画画自己喜爱的民族乐器或画一幅民族乐器演奏图,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俄国画家康定斯基说:“绘画是视觉的音乐。”在艺术创作中,画家们一直在探索着色彩、形状表现的音乐效果,追求创作中音乐情绪的表达,本课是把音乐和绘画结合起来的典型范例。

2.重点、难点。

重点:画画学生自己喜爱的乐器,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难点:要求画出乐器特点及民乐演奏图。

三、教学过程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准备熟悉或喜欢的民族乐器图片资料,及常用的绘画工具等。

(教师)民族乐器的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民乐。

(1)课件欣赏民乐演奏的场景: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首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中国民族音乐会,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走上了世界音乐的最高舞台。

(2)学生谈自己的欣赏感受。

(3)教师小结:我们应该热爱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民乐文化。

(4)出示课题:《民乐放光彩》。

2.探讨民乐。

(1)认识教材中的民族乐器,说说这些乐器的造型、色彩和演奏的音乐特点。

(2)分组讨论:讨论本组和其他小组所带图片资料里乐器的造型、色彩等特点。

(3)课件展示常见的以及一些特殊的乐器,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

3.写生乐器。

(1)提示:用写生的形式画出自己喜爱的民族乐器;注意把这些乐器的特征表现出来;构图饱满,线条流畅,要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延伸。

(1)小结本课内容。

(2)让学生课外观赏中国传统民乐的演奏(碟带或电视节目),下节课创作《民族乐器演奏图》。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请会演奏的学生带乐器。

(教师)范画。

教学过程

1.作业讲评。

(1)师生互评上节课作业的优缺点。

(2)教师小结:表扬作业优秀的同学,指出画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要求学生注意表现这些乐器的造型和色彩等特点。

2.体验演奏。

(1)请班里的小演奏家演奏民乐乐曲。

(2)演奏者和听众共同交流感受。

(3)请学生在不同民乐中试着模仿一下演奏各种民族乐器的姿势。(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这些姿势并感受气氛)

3.学生创作。

(1)学生思考如何创作民乐演奏图。

(2)指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提出建议。

(3)创作提示:创作一幅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演奏图;注意画出演奏者的姿势、欣赏者的反应及现场的气氛;注意色彩的和谐搭配。

(4)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与延伸。

(1)作业展评。(可以投影仪放映和在黑板上粘贴等形式进行)

(2)有兴趣的学生课外继续探讨民乐文化和向民乐艺术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