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郑三元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易导致心理失衡,其心理问题尤其值得人们关注。

个案一:小弋刚出生,父母就离婚了,小弋从小与湘西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经过十多年的打拼,小弋的妈妈成为了千万富婆,而此时,小弋的教育问题却让妈妈伤透了脑筋:小弋常常逃学、请同学下馆子大吃大喝、半夜在公路上飚摩托车险些被撞死……为了让小弋能成才,妈妈又以每年20多万元的代价送他出国留学,但不到1年他又跑了回来。

个案二:2002年,在长沙做外贸生意的周学军和妻子离婚,当时他们的儿子只有4岁,他要了孩子的抚养权。

妈妈离开后,孩子经常半夜醒来哭着要找妈妈,为安慰儿子,周学军每晚都给他讲故事、唱歌。他发现,儿子对《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非常敏感,但从来不唱,而别人唱时,他听了会泪流满面。

儿子上小学后,性格更加内向、孤僻,经常发呆,考试成绩总是不好。老师找他谈话,他竟反问老师:“难道你不知道我爸爸妈妈离婚了吗?我妈妈不管我了!”看到其他同学都有父母疼爱,他感到很自卑。一次他跟小朋友打架了,回家后对爸爸说:“××的妈妈会帮他说话,我为什么没有妈妈?”这两件事让周学军深受震撼。

个案三:成成的母亲不堪忍受丈夫的经常毒打,与丈夫离了婚。成成归父亲抚养。但父亲好吃懒做,成天在外赌钱,任成成饱一顿、饿一顿的生活。成成因为经常遭父亲打骂,不敢回家。母亲要将他接过去照管,但父亲又不准,于是成成经常逃学,成天同社会上一伙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偷东西,看录像,打电游,夜不归宿,他曾发誓长大后要把父亲杀掉。

有调查表明,单亲家庭孩子与正常家庭孩子相比,觉得自己很不幸者比后者高9。8%;单亲家庭孩子44。8%的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比正常家庭孩子高出10。8%。这些数据反映出单亲家庭孩子存在不良情绪的问题非常突出。

毋庸置疑,父母离婚对孩子心灵造成极大的创伤,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孤僻、忧虑、失望,烦躁、冷漠、自卑。有的则暴躁易怒,遇事易冲动,攻击性比较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这些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父母的认知偏差是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

单亲家庭的家长,既要当妈妈,又要当爸爸,他们承受的压力要比双亲家庭的家长大得多。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存在偏差,是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

有的父母双方相互推卸,结果谁也不管子女;有的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有的家长管教不得法,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性格;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什么事都依着孩子,一切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有的家长在经济上对小孩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养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有的家长在失去配偶之后,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等等。

为单亲孩子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环境

郑老师介绍说,在单亲家庭中,也有特别关心子女健康成长的家长,他们对子女爱而不溺,严而有度,教育有方,培养出许多优秀、健康的孩子。可见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郑老师认为,作为单亲家庭的家长,首先要特别注意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这就要求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学会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使孩子在急风暴雨中也能健康成长。

第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者母亲,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良的习性,如说谎、失信及不负责任等。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经常带孩子去听听音乐会,看看书画展,和孩子一起做做有趣的游戏等,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孩子尽快地从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中走出来,逐渐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

第三,多为孩子创设人际交往的环境。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

第四,注意性别角色教育。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所以,单亲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其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