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有相同的叶子何况是人

每个人的思维都是不同的,就算想到一起去也可能是思路不同结果形同,既然这样,我们家长就要理解孩子和我们的看法有时候偏差很大。

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建造了这个美丽而变化的世界。孩子不可能全部遗传我们的优点,他有可能遗传的全是缺点。呵呵所以不要太执着去要求什么。

每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都不尽相同。不能要求孩子和我们有一样的性格秉性。

我们建立的信念都是经历了很多时间和事件的洗礼。但孩子也会走很多不同的道路,对我们正确的方法对于孩子却不一定行得通。

就算是孩子我们也得去尊重,因为我们在社会上也要去尊重别人的不同处,不能因为是我们的孩子就不学会去尊重他的看法。

我们的经验是孩子的参考资料,也可以说是是孩子的练习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二、不要妄想谁去控制谁

没有谁能改变谁的说法,一个人想改变自己才能真的才会变,别人只能是去影响他。对于孩子更要明白这点,我们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通过自身的作则去影响孩子。

不要去“教”孩子,而是让孩子“学”到,孩子不是“教导”出来的。更不要去想让孩子去放弃自己的信条去按你的信条办事,他有自己的一条,按自己一套办事情会更适合。

我们家长不要去控制孩子,好的事情好的动机才能有更好的推动力。让事物恰如他所意愿地发生的权利。你认为那是为孩子好便一定要他跟随你的意旨去做,往往适得其反。

三、沟通的意义在于回应

这说着说着就离不开和孩子的交流,我们当倾听者很重要,可当一个诉说着也一样重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有很多时候,家长说什么不重要,重要孩子听到否。你觉得你说的都是对的,但在孩子哪里接到的讯息是什么样的解析才是最重要的。

让孩子听懂、听明白并愿意按你说的去办,才是你说出去话有意义的表现。

不同的人对你说的话会有不同的反应,孩子也是一样的,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理解。

家长讲的话有没有效果,看孩子的表现,如果没效果我们要尝试去改变说话的方式和表达形式。

改变说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没有效果的说法,越说孩子会越不接受,效果越差。

四、不是用指令来使孩子学习家长的行为和情绪才是孩子模仿的榜样

孩子会学习家长的处事习惯。

如果孩子看到家长处理问题时候产生的情绪得到认可,他便会按照同样的情绪处理问题。

教条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脑子了不会产生学习的效果,是通过文字和言语来表达的。孩子学习这个。

说之前要思考孩子会不会听明白,要修正自己的表达方式,不要让孩子学到无用的东西。

五、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动机

我们成年人一般都是做一些自己内心需要的事情,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有其意识不到的意义,也就是说是有意义的,但他不懂得也不能说出来。

在当下的环境中,我们都是做出最符合自己实际利益的事。孩子的潜意识有很多程式,去确保在每一种情况中选择给他最多最好的做法,虽然潜意识有时会欠缺周详。

每个人做事情都是有一定的动机的,孩子做事情我们要鼓励孩子做一些不断地企图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加以肯定,再引导孩子去另找更有效的做法,这是最易使孩子接受你的途径。

情绪和动机都没有错,只是所选用的做法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情绪给孩子力量或方向,动机维持孩子想提升的心,帮助孩子找出有效的做法,是家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