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和爸爸妈妈们交流,谈的最多的话题就是读书,怎么读书,读什么书。但是也有很多爸爸妈妈不知道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下面总结了一下平时的经验,希望能够对爸爸妈妈们有帮助。

一、是什么阻碍了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

学习语文要重视阅读,这几乎是一种共识,所有人都知道孩子应该阅读,大量阅读,至于能不能做到,那当然是另外一回事,事实上,目前关于孩子阅读方面的数据真的不乐观。100个孩子中,大概只有二十到三十个左右有比较好的阅读习惯,这一点我想大家只要看看自家孩子和身边同事朋友的孩子就可以明白了。还有大多数的孩子,不那么喜欢读书。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可是到底要怎样才能养成阅读的习惯呢?这个问题才是最让人烦恼的。有的爸爸妈妈说,其实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和孩子一起读书了,不过都是我在读他在听,所以直到现在,他的习惯还是听而不是读;有的家长说,她认识的字太少,也没有办法读;有的家长说我们家是个男娃,好动不好静,根本不可能安安静静地读书……毋庸置疑的是,一定还有很多理由在阻碍着我们培养孩子的习惯。

自家的孩子只有自己最了解,解决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各位爸爸妈妈,只要你想做,你就一定能够做到。梅子老师就日常的育儿实践经验给各位爸爸妈妈支支招。

二、小孩子的阅读当然应该从识字开始

小孩子的阅读当然应该从识字开始。不过识字关,要么就只能读书给孩子听,要么孩子就会因为读书受挫而畏惧阅读,所以,在孩子没有达到一定的识字量之前,不要急于要求孩子自己读书,可以在陪伴孩子亲子阅读的时候,要求孩子挑自己认识的字,能够挑出来就是进步!

孩子的识字没有什么固定的时间节点,当然越早越好,就把汉字当成是任意一个物品,给孩子看,让他接触,去掉那些色彩鲜艳的陪伴图片,看字就看字,看图就看图,最好还是要分开。这样孩子才能从一开始就把注意力直观地放在大大的方块字上面,白纸黑字,就要这样呈现给孩子。否则宝宝当然只会看色彩鲜艳的图而不去关注黑色的字。其次,很多人认为孩子认字应该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但是我更赞同的是给孩子直接教词语,而且是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能够听到的词语。比如你教孩子人、口、手、上、下、来、去,这些字是比较简单,但是它跟孩子的关系密切吗?如果密切,那么可以教。但是像“人”这个字,孩子也不是每天都听,并不利于孩子的记忆,还不如选取妈妈、宝贝、爸爸、爷爷、奶奶、牛奶、饼干、米饭这种每天都说无数遍的词,而且词汇的意思很具体,爸爸妈妈每天说,宝贝每天听,如果每天给他看几遍这几个词,其实不用多久,你就发现孩子能够记住了。总之,选取你们家庭每天用的最多的词给孩子作为启蒙字绝对比我们想当然的从笔画少的字教起效果要好很多。因为对孩子而言,和他关系最密切的,他才最关注。

三、让孩子在认字过程中获得自豪感

教了一些词语之后,外出的时候,公交站牌、门头广告、小区的名字等等,凡是能够看到的字,不但可以让宝贝跟着自己读一读,而且还可以让他挑挑自己认识的字,把认字融入生活,坚持到2岁半左右,孩子的识字量就会非常可观,这个时候,可以选取非常短的儿童诗,比如《婴儿画报》这种读物里面有一些很简短的小诗,让孩子读一下试试看,一方面让他体验一下识字的成就,一方面这个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让他接触书,但是这个时候量还是不能太大呢,还是以听爸爸妈妈读为主,偶尔让他参与读一句两句。

我记得悠宝3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带她出去玩,在公交车上,她突然大声地说,妈妈,我看到一个中国农业银行,车上的人看到这么小的孩子能认识这么多字,都觉得很好玩,旁边一个阿姨说,哟,你还认识字啊。悠宝骄傲地说,哼,我认识的字,可多呢!满车厢的人都跟着笑起来。如果孩子认字的过程能够不断得到地关注,他会产生一些自豪感,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继续学习汉字。

这种以认字为主阅读为辅的工作爸爸妈妈大概要从1岁多做到3岁的样子。我统计过悠宝的识字量,这个时候悠宝的识字量大概在七八百。基本可以认识我们家附近所有门头上的字,公交站牌上的所有站牌名字,以及我们给她打印过的那些让她看过学过的词语。然后可以开始进入以阅读为主,拓展识字量为辅的阶段。因为渐渐地你可能就不那么清楚她到底认识多少字了,那么就通过阅读来扫除那些不认识的字。而且阅读中很多字和词反复出现,她认识过的字就稳定地成为她的常识,而再也不会忘记了。

从字少的绘本、婴儿画报这种类型的读物开始阅读都是可以的。但是,阅读的确应该遵循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规律,这个和认字还不一样。因为一开始让他读太长,孩子会觉得因为吃力而受挫,他没有成就感,而且也不大会得到表扬,所以要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最好一次不要超过100字的阅读量, 其余的,爸爸或者妈妈可以慢慢读给孩子听,还可以用手指着读,让孩子养成边听边看字的习惯,为后面的阅读打下基础。

家长可以根据宝贝的实际情况看看你的宝贝适合什么时候将每次阅读的量从100字加到200字,每次增加阅读量之后,都要稳定一阵子,不能每天都变化哦。注意每次读过之后,要给宝贝一些鼓励,比如今天读的声音非常洪亮啦,今天读得声音很甜美啦,今天读得比爸爸有感情啦,让孩子在某一个点得到极大的认同。如果在孩子读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当然是果断的告诉孩子读音,这又不是考试,不要让他想:“宝贝,你想一想,这个字我们之前学过的呀”,哎呀,干嘛要这么做呢,这又不是考试,反正阅读都是要持续的,今天忘记了,你告诉了她,下次遇到他就记住了,也许一篇文章里面就会出现很多遍呢。只要他能够坚持阅读,你还担心那些字他不认识吗?

所以,阅读量和识字量在幼儿园阶段是成正比的,孩子的阅读量1万字的时候,识字量可能还在八九百,孩子阅读量十万字的时候,识字量就能达到一两千了。如果小孩子的阅读量达到了三十万字,那么家长就不用再关注识字的问题,应该转而关注他深度阅读的意识。

四、什么叫深度阅读呢

这是和浅层的阅读相对而言的。所谓浅层的阅读就是说仅仅把这个故事读下来了,知道故事的名字,听的时候觉得有意思,甚至可能会要求再读一遍,但是家长问一个问题,孩子不一定能回答出来,这就是很浅层的,只在阅读进行的时候有一种感觉,过后就会忘记。等到悠宝的阅读量到三五万字的时候,我就会在她阅读的故事中选择一两个词语和她互动,这种词语通常比较抽象,比如伟大,她问:妈妈,伟大是什么意思?如果孩子开始问这样的问题,你就可以窃喜了,说明孩子自己在探索知识,她想知道得更多。但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用字典的意思给她解释,她也听不懂,对吧?我就给她解释,伟大呀就是说一个人做了对别人很有帮助的事情,很多人觉得他很棒,比如妈妈就很伟大,因为妈妈为宝贝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那你觉得爸爸伟大吗?孩子可能会觉得爸爸也很伟大,你可以继续问,那你觉得幼儿园老师伟大吗?孩子肯定会觉得伟大,好的,你可以继续追问一下,你觉得你的芭比娃娃伟大吗?孩子的回答可能是“是”或者“不是”,这个时候你可以引导他一下,让她知道,布娃娃之类的不能用伟大哦,给孩子一点概念,这样多追问几个问题,无非就是为了加深她的印象。

如果孩子不主动问问题,你可以挑一两个问题问孩子,然后和她一起讨论,这就是阅读的互动。“只是读一读”这种做法,在孩子达到十万字的阅读量的时候就已经不合适了。孩子的阅读量在增加,但是他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适时的点播,这是很浪费孩子智力的,而且会降低孩子阅读的乐趣,没准他会逐渐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除了对一些抽象的词语进行互动,还可以就情节做一些互动,比如读了《音乐树》这个故事,我就问悠宝,老奶奶家里为什么只有她一个人呢?水蜜桃娃娃为什么去老奶奶家了?水蜜桃娃娃是怎么到老奶奶家里去的呢?这棵桃树为什么叫音乐树呢?这些都是故事里面直接有答案的,你问她一下,就知道她是否专注,或者是否真的理解故事的意思了。

五、阅读是要坚持的事情,这个频率到底多少比较合适呢

我觉得每天都读是最好的,可以培养孩子对书和阅读的感情。每天二十分钟左右即可,刚开始还可以更少一点,如十分钟,也可以。如果到了后面阅读一两千字的文章,可以到半个小时,但不要更长了。如果做不到每天一次,或者遇到孩子有时候说不想读,那么不应该强迫孩子,所以每周至少三次是必须的,否则就不称其为一种习惯。

有时候很多事情会干扰孩子阅读习惯的形成,比如孩子有太多的玩具,孩子十分喜欢看动画片或者孩子喜欢吃东西等等,这需要爸爸妈妈们注意平衡,孩子的玩具不宜过多,可以选取几个孩子平时常玩的,其他的收起来,不要让孩子被玩具包围,可以适当在孩子的视野中增加书本出现的频率,让他适应书,喜欢书。另外,爸爸妈妈的陪伴一定是养成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因素,遇到孩子不愿意读怎么办呢?这个还需要爸爸妈妈自己想办法诱惑孩子呢,因为梅子老师实在不知道你的宝贝会被什么打动,我一般用这种方法诱惑我的悠宝,“想看爸爸去哪儿呀,好的,那我们俩先把这个故事读了吧,读完我就让爸爸给你放《爸爸去哪儿》,否则那今天就不看爸爸去哪儿了”,或者“好几天没有读故事了,张老师问我最近悠宝是不是不爱读故事了”,又或者“我们今天比一比谁读得更好听,让爸爸给我们录像吧”,建议还是少用物质刺激哦。

阅读就是这样一个需要每天坚持一点点的事情,其实这需要爸爸妈妈们有毅力,如果你坚持了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最后孩子就很难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从小没有好的阅读习惯,等大了学习压力也会变大,阅读就更难了。

对于大孩子,阅读其实也是需要家长督促的,首先进行时间规划,看看什么样的时间可以用来阅读,每天最好能够有一个小时候的阅读时间,哪怕这一个小时是分成两次进行的,至少40分钟是要的。如果没有,那就必须砍掉一些兴趣班,因为阅读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把阅读看成一种兴趣,也许它是所有兴趣班中最重要的那一个,既然这么重要,为什么不让他读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