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研究的层层深入和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科学教育更加强调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获得乐学、会学、会用这些有利于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幼儿园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科学活动中,我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力求真正实现以幼儿为主体的主动学习的过程。

一、抓住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关注生活、大胆质疑、获得真知。

科学始于好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孩子对所进行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探索,细致地观看,认真地思考,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萌发创造意识。孩子正是在科学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感官,不断理解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获得真知。孩子操作的过程亦即是感知和思考的过程。关注生活、关注周围事物是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因此我们注重引导孩子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入手,提高他们敢于质疑的能力,萌发幼儿广泛的兴趣。利用每周一的时间开展小问号活动,孩子们把生活中搜集来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分享。例如在一次小问号的活动中,孩子们带来了大约11个问题,有的孩子提出汽车的轱辘为什么是圆形的?牛奶上那层小皮皮到底是什么?像这样的问题就是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又例如有一个幼儿提到的月亮有时圆有时弯,这就是大自然中发现的问题。在这里体现了两个方面:

1、孩子们的问题来源广,知识经验丰富。

幼儿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好奇好问。每位小朋友都能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还有的小朋友提出了两个问题,这充分说明孩子们细致的观察,兴趣广泛,并能大胆的表达。面对同伴的问题,孩子们整理已有的经验,充分体现知道的多。比如孩子们讨论小朋友掉牙的问题时,有的孩子说小朋友都得掉牙,因为是乳牙,还可以长出新牙来,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孩子们科学经验的积累相当的丰富。

2、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经验。

就像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弯这道问题,两位幼儿有不同的想法,并且产生了争执,在这个时候,孩子们产生了回家看看的想法,我适时的给予引导,提出了什么时间看?和看完了怎么办呢?孩子们都表示每天回家观察月亮的样子后要进行记录,一段时间后再带回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与小朋友一起交流自己的记录和发现,促进幼儿积极努力尝试,用科学的方式去获取经验!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选择适宜的操作材料,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主动建构知识经验 。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需要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来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实现主动建构周围物质世界的认识的中介和桥梁。同时,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认识事物需要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在幼儿实验时,教师注意要尽可能让孩子直接接触实际的客观世界,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客观世界。

例如有趣的喷泉是一个系列活动,其中每一个小的活动的生成都是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一次带领幼儿参观植物园过程中,幼儿对植物园内的喷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它是怎么喷出水的?”“水注为什么有高有低?”根据幼儿的兴趣,我们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一起想办法制作喷泉。在幼儿第一次做喷泉游戏中,发现孩子们的喷泉喷的不高,老师与幼儿一起探索怎样让喷泉喷的高?有的幼儿说我用手挡住瓶盖的孔了,水柱喷不上去。有的幼儿说我的针筒太靠近小瓶盖的孔了,水也喷不上去,还有的说我得用力气,喷泉才能高,当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脸上都是水,那是为什么呢?孩子们说我们离瓶子太近了。通过幼儿的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孩子们掌握了玩喷泉游戏的方法!在这次的活动中有的幼儿提出来瓶盖上再多挖几个孔,让它喷得更高?多好的想法,我及时的捕捉孩子们的兴趣点,又相继开展了大孔和小孔比较、一个孔、两个孔、三个孔进行比较等系列活动,最后在孩子们的积极探索下,知道了孔少喷泉高,孔多喷泉低。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一个孔和两个孔比较时,有一组小朋友的实验结果是2个孔的喷泉高,我及时的请这组幼儿再进行一次实验,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和机会,老师和小朋友也和他们一起进行观察,充分的请幼儿探索,最后发现一个孔的喷泉高,获得了新的经验。

三、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指导策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要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蕴含的科学因素,给幼儿创设最大的自由空间使幼儿敢于实践,从而激发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注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当幼儿出现困难时,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帮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前几天,我发现幼儿常常把自己的玩具带来和大家一起玩,有时也会带一些糖果点心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或多或少地体验到分享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在分享糖果的过程中,妞妞哭着说:“我怎么撕不开呢?我特别想吃糖,谁来帮帮我呀?”其他幼儿也都说撕不开,纷纷向老师求助,我在帮助他们的时候,发现孩子们手里拿的糖都是锯齿型的糖纸,我意识到孩子们剥糖纸的困难,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幼儿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纲要》中提出的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的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愿望,生成了《剥糖纸》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非常的投入,愉快的参加一个又一个的游戏,积极的动手剥糖纸。开始时,我先请幼儿猜想:“你们怎样才能剥开糖?”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初次尝试的过程中,有几名幼儿很快剥开了糖纸,吃到了糖,非常的高兴。其余的孩子们看到他们吃到了糖,表现出了着急的情绪,有的幼儿开始请求别人帮忙,有的幼儿开始用牙咬或用手捏糖,我观察到好强的多多,流下了着急的眼泪,用一种期盼的眼神看着我,为了让孩子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也为了调动孩子们再次尝试剥糖纸的积极性,我与孩子们亲切的交谈:“你们刚才都谁吃到糖了?你们是怎样剥开糖纸的?”孩子们纷纷的举起了小手,说出了剥开糖纸的方法,我也准备了一张大的画有锯齿型的糖纸,用图示和语言,帮助幼儿进一步找准锯齿的准确位置。当再次尝试剥糖纸时,他们都能找准锯齿的位置,用正确的方法剥开糖,当他们吃到糖的时候,他们高兴的跳着、叫着,通过引导间接帮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每个幼儿能够通过自己的积极主动的操作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家园共同配合,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纲要》明确要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我们通过家长会、电话联系、个别交流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主动让家长了解科学教育课程的理念,使他们理解日常生活即是课程的思想。开展科学教育的主题互动式开放活动,请家长参与进来,切身感受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加深了,主动参与构建课程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最终家园配合,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的提高,遇到问题,不怕困难,大胆实践,积极参与尝试,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和经验,最终获得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