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目标就在于实实在在的促进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获得主动发展。而这一目标是通过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对提高教育功效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幼教工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人作为一名普通幼教工作者,也对师幼互动策略问题谈谈我的一点看法和见解。

一、幼儿的发展需要是师幼互动的心理基础

幼儿的发展,大体需要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基本生理需要;

(二)、认知发展需要;

(三)、社会性发展需要。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各种需要的特点是不同的,如:小班幼儿对常规秩序反映是不敏感的,但到了班内纪律出现比较混乱局面时,表现为烦躁、有情绪性的反应,中班幼儿对常规的反映是平静的;大班幼儿对常规秩序反应一致,能够维持秩序,如果谁破坏秩序就会抗议。但是成人往往忽略幼儿在生活中表现出的这些天性,习惯用成人的标准去评判孩子的行为。如:吃饭时,很小的幼儿就有自己拿勺或用筷子吃饭的愿望,尽管动作不够协调准确,但孩子非常乐意自己干,可是成人往往不放心,怕孩子撒饭,弄脏衣服而长期的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幼儿自主、独立意识逐渐被消磨掉,形成依赖,懒于做事的习惯。我们不能不承认,许多父母和幼教工作者,不知不觉地将某些成规惯习加于幼儿身上,是幼儿常常处于被压抑的状态,长此以往,幼儿的自主创造力被逐渐消解,而且会逐渐丧失适应能力,所以,了解和尊重幼儿的需要是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必备基础。

为此,幼儿教师必须关注以下几点

1、尊重幼儿需要的倾向性和差异性。

由于遗传,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幼儿的个体需要是有倾向性和差异性的,幼儿在生活经验、知识技能、兴趣爱好、智力发展水平、社会性需求等方面,每个个体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需求。如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幼儿对某项活动态度积极主动,探求欲强;有的幼儿则消极被动,不感兴趣,要想把被动的变为主动的,就要制订出适宜的教育策略,给予适宜的指导。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