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现代教育媒体因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我们在教学中,便充分运用这一优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一上课就出示到处是残垣断壁的圆明园园景录像,让学生说说园中的景色怎样,然后告诉学生,圆明园曾是我国的一座皇家园林,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你想知道它本来是怎样的吗?那你就去认真读一读《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出来了,都迫不及待的翻开课文去自主寻找答案了。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我们在教学时,选择了首都人民在长安街上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将课文内容用字幕显示在录像下面,配上哀乐,让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读课文。由于气氛的渲染,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老师没有讲解,竟能把对周总理的无限哀思和敬佩之情淋漓尽致地读出来了,许多同学还读得泪流满面。

三、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语文课堂结构

课本中许多课文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故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着较大的困难。只凭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分析,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教师把相关的背景和有关资料制成 PPT,或者打印出来,贴在教室的信息墙上,让学生共享,或者指导学生主动地去搜索、查找,充分获取与文本相关的信息,丰富学生的已有认知,拉近文字与学生心理的距离,那么学生理解课文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这个过程为教学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求知欲。有了课前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课堂上老师要讲的内容精简了,学生对文本的了解加深了,课文也丰满了。因为有了“功夫在诗外”,有了多媒体的帮助,教学中把丰富的信息浓缩到短暂的课堂里,教学做到厚积薄发,既精炼了教学重点内容,又使师生的交流在更丰富的层面上展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