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水杨酸盐类中毒简介:

临床常用的水杨酸盐类(salicylates)药物有阿司匹林(醋柳酸、乙酰水杨酸)、复方阿司匹林、水杨酸钠、水杨酸钠合剂、水杨酸甲酯 (冬绿油)以及其他含有水杨酸盐类的酊剂、软膏等。多因误服或有意识大量服用所致,儿童多数为误服。水杨酸盐的毒性作用广泛,可涉及全身多个系统,故中毒时表现极为复杂。

小儿水杨酸盐类中毒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水杨酸盐类药物中毒多为一次用量过大或长期大量应用所致。外用水杨酸油膏或粉类于皮肤大面积破损处,可经皮肤吸收中毒。在有脱水,肝、肾功能不全,低凝血酶原血症的病人更易发生严重毒性反应。水杨酸盐类可以透过胎盘屏障,孕妇服用过量,常致胎儿或新生儿中毒。

小儿摄入阿司匹林或水杨酸钠等治疗量的2~4倍可以出现中毒症状。阿司匹林的最小致死量为0.3~0.4g/kg。水杨酸钠的最小致死量约为0.15g/kg,小儿内服冬绿油的致死量约为4ml。

二、发病机制

口服水杨酸盐类药物后,很快由胃及小肠上部吸收。2h后,血浆内浓度达到高峰。水杨酸盐主要由肾脏排泄,肾功能正常者内服后,几分钟即可见于尿中,24h约可排出中毒量的一半;如尿为碱性(pH7.5以上),则排泄加快3倍,6h就可把血中水杨酸盐下降一半。

中毒后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性碱中毒

高浓度的水杨酸盐刺激呼吸中枢,发生呼气过度,结果大量CO2在呼气中排出,引致呼吸性碱中毒(血液pH上升),多见于5岁以上病儿。

2、代谢性酸中毒

随着上述中枢性病理生理变化,由于呼吸性碱中毒的存在,发生肾脏代偿,结果使钾、钠随尿大量排出;同时由于呕吐、失水、失钠,以及水杨酸盐对脱氢酶和氨基转移酶的抑制,阻断三羧循环,使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终致血酮等上升,形成代谢性酸中毒。特别在婴儿时期,第2阶段的病理生理过程发展甚快,使酸中毒成为主要表现。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