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王教授你好, 我家女儿5岁,上幼儿园中班,不知道是不是遗传的问题还是我们家庭教育的问题,女儿性格太内向,在学校不怎么合群,不善于表达,在生活中很是固执,特别黏人,请问这样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引导呢?

问题二:尊敬的王教授你好,我儿子毛毛今年9岁,上小学3年级。现在作业能自己完成,可是他作业喜欢拖拉,还怕动脑子,只要遇上动脑的问题就要来问我们,几天不管他,他作业就很马虎,错的也多,有的时候还抄同学的作业,被我们发现了,他就哭。一遇到事情解决不了他就知道哭。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有时让他拿回主意,他也说不出什么。语言沟通能力不好,不会主动和别人去沟通,也不愿意和人沟通。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呢?

尊敬的家长朋友:

你们好!

根据两位家长朋友的表述,我认为你们所关心的孩子的情况涉及到人的气质类型和家庭教养方式两个方面。前者是先天遗传下来的心理特点,后者是后天教育形成的性格特征。

心理学认为,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孩子刚出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比如,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孩子平稳安静,这里所指的就是孩子的气质差异。

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把人的气质分为四个类型,分别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多血质的人外向,活泼好动,善于交际。他们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等。胆汁质的人反应迅速,情绪有时激烈、冲动,很外向。黏液质的人情绪稳定,有耐心,自信心强。内心敏感,体验深刻,不易外露。郁抑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一般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腼腆、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我个人认为,孩子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好哭”、“不善交际”等特点,根据这一理论,应该归于黏液质。这种特点可以进行相应的完善,但如果想把孩子的特质彻底改变,应该说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我认为您应该在教育理念上进行调整,因材施教,接受自己的孩子身上的敏感、脆弱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被动与内向。

“作业喜欢拖拉”,“还怕动脑子”,“只要遇上动脑的问题就要来问我们”等,这些说的都是孩子的性格特点。“喜欢拖拉”背后隐藏的是孩子尚未确立起应有的责任感;“怕动脑子”,说明孩子思维懒惰;“遇上动脑的问题就要来问我们”说明您的孩子有着比较严重的依赖。这些特点是家庭教育的结果,也就是说,是在父母的教养下逐步形成的特点,这个责任要由父母来承担。

为了解决你们的困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要拥有科学的家教理念。教育孩子不是一种本能,是需要学习的。跟着感觉走,是不能教育出合格的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乐观自信,热爱学习,人际和谐,勤奋坚韧。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继而达到人格独立。

二要学会因材施教。孩子与孩子是不一样的,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去进行教育。比如,不能试图让内向的孩子成为呱呱嘴,不要拼命让外向的孩子坐冷板凳。顺势而为,才能顺理成章。

三要学会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习惯包括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行为习惯有生活自理,勤动手做事,勤开**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思维习惯包括勤于思考,意志顽强、条理清晰等。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舍得放手锻炼孩子,让孩子学会担当,面对困难,在自我超越中成长。

气质是先天遗传,没有好坏。性格是后天塑造,要重视培养。气质方面要顺,性格塑造要导。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塑造出身心健康的优秀孩子。

有人说,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学堂,也是塑造孩子性格的工厂。建议家长朋友提升理念,提高水平,做个优秀的心灵雕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