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批评,因为很多时候自己是看不到自己的问题,需要别人的“指点”。对于学生来说就更离不开批评了,但是家长(老师)要深深记住一点:批评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得当,批评就是一剂良药,能有效的促进孩子(学生)改变,或者认识到错误,如果运用的不好就会伤害孩子(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孩子和家长或者和老师的不合。要想孩子能愉快的接受家长批评,需要考虑孩子的感受,想要学生接受老师的批评,就需要老师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我认为,家长和孩子交谈会无所顾忌,更容易伤害孩子,但毕竟是父母,和孩子这种矛盾有很大机会调节,但现在的孩子太叛逆,和家长的关系也很容易恶化,这里就需要,父母有智慧的和孩子交谈,不要出现这样的想法:孩子是自己的,就可以随便处理。对于老师来说,和学生交流、批评学生,一定要注意度。现在对教师的限制比较多,不准体罚、不准这个、不准那个,但家长还要求严厉,一但老师和学生就问题,就出现找家长的情况,让师生关系更为紧张。老师的批评显得力不从心,这点是是可以理解的,现在的孩子心理太敏感, 就要求老师要多注意和孩子的心灵沟通,批评更要讲究方法,新一代的师生关系,不单单是我教你学的模式,更需要一种和谐的氛围。

那么从心理学的层面不能忽视“心理效应”的影响:

南风效应:南风和北风比能力,看谁能把路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吹着寒风,却让人们把衣服裹的更紧了。而南风轻轻一吹,顿时阳光明媚,行人觉得暖洋洋就解开扣子,脱掉大衣。南风获胜了。

   给人们的启示:人和人之间的问题,处理起来,最重要是掌握方法。南风和北风同样是让路人脱去衣服,但是方法却是不同,结果也是大相径庭。这里比喻是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为什么有的老师和学生关系很好?有的关系却很差?就是在处理问题时候,掌握的分寸和尺度不同。老师只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忽略了中间学生的心理感受。

所以批评也是要讲究心理效应的,让孩子(学生)体面的接受批评,让孩子(学生)体会到家长(老师)的关心和赏识,俗话说的话: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教师的批评才能得到学生心理的认可,才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老师才能慢慢的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建立起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