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性状及次数是判断人体生理功能及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对于新生儿或婴儿来说,有什么不舒服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很容易延误病情。新手爸妈如果掌握了婴儿大便的性状和规律,不但能够及时发现宝宝的疾病,还能够了解宝宝的消化功能,为调整宝宝的饮食作指导。

正常的新生儿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解胎便,而早产儿排泄胎便的时间有时会推迟,这主要和早产儿肠蠕动功能较差或孩子进食延迟有关。正常情况下,胎便呈墨绿色,较粘稠,无臭味,主要由胆汁、肠道分泌物、脱落上皮细胞和孩子在胎内吞入的羊水、毳毛等组成。一般在2—4天内排完,每天约3—5次。如果足月的新生儿在生后24小时内还没有排出胎便,就要考虑孩子是否有消化道先天畸形的可能,应由医生详细检查一下。 >> 宝宝大便带有泡沫是怎么回事

移行便也称过渡期大便,是指在喂奶数天后,新生儿的胎便向正常大便过渡,胎便和正常大便混合,呈黄绿色。新生儿喂养开始的时间和摄入奶量会直接影响到移行便出现和持续的时间。多数婴儿在吃奶2—3天后呈现移行便,然后逐渐呈黄色粪便。若开奶延迟,或摄入奶量太少,移行便出现的时间也将推迟。

正常大便的性状和喂养方式有关。吃母乳的婴儿大便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儿期大便次数较多,一般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婴儿会一天排便7—8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 次。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磅正常,家长就没有必要担忧。如果婴儿吃的是配方奶,那么大便通常呈淡黄色或土黄色,比较干燥、粗糙,如硬膏样,常带有难闻的粪臭味。如果奶中糖量较多,大便可能变软,并略带腐败样臭

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粘液状。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只要给予足量喂养后,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 注意观察宝宝大便 知道宝宝生长健康

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呈深棕色水样,带有明显酸味。这可能是由于婴儿摄入过多的淀粉类食物,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如果排除孩子肠道感染的可能性,那么父母就应该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

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这是病态的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病。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粘液,有时呈豆腐渣样。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