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半年多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暂时仅通过82家企业,一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已出局。此外,自5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对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的注册管理,此前混迹市场的“假洋鬼子”也遭淘汰或者“漂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日前提交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与原版相比,修订草案明确了国家对婴幼儿配方食品全过程监管,规定不得以委托、贴牌、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事实上,此项规定并非新鲜事,在去年11月底国家食药监总局就发布了《关于禁止以委托、贴牌、分装等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公告》(下称《公告》)。

OEM“华丽转身”

原来国内进行贴牌最多的是陕西省,有将近200个开发商,通过委托有加工生产能力的企业进行生产,然后打上自己的品牌和贴上自己的商标,进而到市场销售。“不过,在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一系列整顿过后,目前大部分都以兼并或合作的方式,纳入通过审查的企业旗下。”

《公告》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合同或者约定,委托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为其加工、制作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不得为其他品牌持有人或代理人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得冒用他人品牌和包装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不得在国内生产其仅在境外注册商标和企业名称、地址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得在国内生产标注为境外企业名称、地址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等。

争议“分装”禁令

乳业专家王丁棉昨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需要有可操作性。“如何界定‘分装’?目前包括美赞臣、雅培、惠氏等,均在国内设有采用干法工艺生产的分装厂。此外,很多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也是通过进口原料,在国内进行干法生产再分装,难道意味着这些企业要停产吗?”

澳优乳业(01717.HK)公司奶源主要在荷兰,三个工厂年产能在4万吨左右,国内的工厂主要通过进口原料来进行干法工艺生产。“国内外的工厂均通过生产许可,目前公司原装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国内生产奶粉的比例为7∶3。”目前,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主要有两种工艺,即湿法工艺和干法工艺。湿法工艺是指乳液在液态下完成制粉的一项工艺,具有一套严格的生产流程,如要求挤下的鲜奶必须在短时间内进行降温等,这是众多缺乏自建奶源的中小企业难以实现的。

王丁棉认为,政策的初衷是好的,即通过引导使用湿法工艺来加强自建奶源,进而实现全产业链管控,同时还带动国内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但是,包括外资品牌和国内南方乳粉企业在内,大多都没有自己的奶源,主要是通过进口原料来进行干法工艺操作。如果一味禁止分装,这些企业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自建自控奶源布局。”王丁棉如是称,目前南方原奶收购价格超过6元/公斤,而拥有奶源资源的北方原奶价格仅4.5元/公斤,“使用湿法工艺就意味着亏损。”

干法工艺则是目前最普遍的奶粉生产方式:基粉加配方,然后搅拌粉碎,过筛混合后再进行包装。这种工艺的企业一般没有自己的牧场,但中间多个步骤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王丁棉对此表示,婴幼儿乳粉爆出的质量问题,很多都出在“贴牌”和“分装”生产上。

东方艾格乳业首席分析师陈渝认为,“分装禁令主要是为了防止二次污染,但并没有完全限制国内的干法工艺,因为大部分奶粉原料都是在国际采购的。”他表示,世界很多品牌采用的都是OEM生产方式,比如阿迪达斯,代工属于生产、分销等社会分工。“品牌商对代工厂的要求一样很苛刻,因为这些企业很注重品牌在国内外的声誉,并非代工就会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