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简介: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心室肥厚,心腔无扩大。HCM又称特发性主动脉瓣下狭窄(idiopathicsubaorticstenosis,ISS)和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Asym- metricseptalhypertrophy,ASH)。临床表现多样化,是较大儿童及青少年猝死原因之一。小儿肥厚型心肌病包括一组不同病因的疾病,其特征是具有异常的不能解释的心室肥厚而心腔不扩大,以左心受累为主,右室心肌亦可受累,心室肥厚不对称、不均匀,心室腔变小,以左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组织学上呈现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的一组心肌疾病。1869年由Liouville和Hallopeau首先描述了HCM。

小儿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目前已证实HC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先证者的同胞50%受累。大约50%HCM是由7个编码收缩蛋白基因突变引起,其中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突变占30%~40%。虽然相同基因突变所致的HCM亲属间常有显著不同的临床表现,但有几项研究表明HCM的表型主要由遗传缺陷所决定,如特定的形态学改变及猝死的发生等均与某种基因突变有关。

二、发病机制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但近年来由于在代谢、遗传和分子水平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两者的分界已模糊不清。

1、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

原发性HCM可呈家族性发病,也可有散发性发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散发者占2/3,有家族史者占1/3。家族性发病的患者中,50%的HCM病因不明确,50%的家系中发现有基因突变。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为常见,约占76%。

(1)遗传因素:HCM具有遗传异质性,许多基因、多种突变都参与了HCM的发病(表1)。Jarcho应用基因连锁分析技术首次在家族性 HCM患者中发现14号染色体q1长臂上的心脏β-肌凝蛋白重链(β-MHC)基因的错义突变;此后Thierfelder等相继发现了在染色体 1q3,11P13-q13及15q2上与HCM有关的基因突变。目前发现20%~30%的家族性HCM患者致病基因突变位于心脏β-MHC基因。 Fananapazir发现β-MHC基因错义突变绝大多数位于MHC的头部和杆状的交界区,所有β-MHC基因密码突变均发生于翻译ATP酶的密码、肌动蛋白附着部位及肌球蛋白附着部位有关的DNA片段上;目前仅发现1种β-MHC基因的缺失突变,为β-MHC蛋白末端缺少5个氨基酸。对一些突变家族的分析表明,β-MHC基因的突变可表现为独立起源,提示β-MHC基因突变存在散发型。α-MHC基因突变引起的家族性HCM较少见,约占3%。目前发现 HCM的α-MHC基因错义突变有两种。心肌肌钙蛋白T(CTn-T)基因上错义突变引起家族性HCM,占15%,共有7种突变与HCM的发病有关。 HCM患儿心肌肥厚程度、肥厚的分布、发病年龄、临床类型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的不同与基因突变有关(表2)。其中β-MHC基因突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Anan将β-MHC错义突变分为3组:良性突变,外显子15,16,23上的保守性突变,估计寿命接近正常;恶性突变,外显子13,14,19上的突变,估计寿命明显缩短,早期病死率高,原因是基因突变阻抑了肌球蛋白的结构变化,或者是改变了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及其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中性突变,多位于次要区域或在二级结构中产生中度变化,其表型介于良、恶性之间,可中度影响估计寿命。另外,研究发现HCM患者中HLA-DRW4,A9,B5和B4 抗原的检出率较高,梗阻性HCM患者中有HLA-DRW4者占73%。HCM与HLA-B27、DR3、DR4相关联。国内张之炯发现家族性HCM的致病基因或易感基因与HLA-DQA1与DQB1之间距离很近,认为HCM的致病除基因突变外,可能还存在1个位于HLA-DQA1与DQB1之间的易感基因。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