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俄方面,论者多以1923年1月26日发表的《孙文越飞联合宣言》作为国民党与苏俄联盟关系正式确立的标志。而其确立的过程与国民党“改进”工作是同步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马林等人还直接参与了国民党的“改进”工作。据马林回忆,他参加了1922年11月15日孙中山在上海召集的审查国民党“改进”方案的会议。这次会议是国民党“改进”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高层会议。马林在会上与孙中山等讨论了怎样改组国民党以推进政治宣传等问题。12

1923年“改进”既然是一次郑重其事的正式的党务改革,且在这一过程中已初步确立了联俄、容共政策,何以仅相隔一年(实际只隔数月)之后,孙中山又重起炉灶,再次开大会、发宣言、订党章,进行“改组”?

“改组”前夕,廖仲恺在一次国民党中央干部会议上作过这样的解释:“此次之所以必改组者,本有极大的原因,广州政治起伏之经过有三度……三次失败,皆因军人持权,党员无力,故党之主张无力。”又称:“吾党情形,目下除少数干部,并无党员,虽亦有力量,然不过一部奋斗之历史而已……改造中国之责既在吾党,倘非从下层多做工夫,而徒拘泥于上层之干部,必不足以负此伟大责任。”廖仲恺在指出国民党组织存在的两大缺馅后,紧接着说:“前数年已觉本党之有缺点,但不知缺点在何处,今年始寻出,故遂决然改组。”13

依廖的解释,“今年始寻出”者,自当在1923年初“改进”工作完成以后。廖虽未具体说明“今年始寻出”之原因,但从此后国民党仿照俄共模式进行改组这一点,不难推测其原因乃受俄共之影响。不过,当孙中山着手国民党“改进”工作时,联俄容共已开始实施,且有陈独秀等中共党员直接参与其事,何以是时未即仿效俄共模式进行改造,以“毕其功于一役”?这其间当另有原因在。

如果追循孙中山联俄的思路历程,不难发现,孙对苏俄的认识及其联俄的兴趣点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1920 年,孙中山在与俄国人波达波夫的一次会谈中,曾不止一次地表露出他不相信俄国能成功地实现社会主义。141921年8月,孙中山在致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的一封信中表示:“我非常注意你们的事业,特别是你们苏维埃的组织、你们的军队和教育的组织。”15但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孙中山联俄的兴趣点主要在如何得到苏俄的军事和物质援助,而非引进苏维埃的政治制度或借鉴俄共的组织形式。1922年9月,在与苏俄代表的一次谈话中,孙直截了当地要求俄国提供援助。他提出想在中国西北组建一支自己的军事力量,希望俄国能提供交通工具、武器弹药,甚至飞机。16此后,孙在与苏俄的联系和交往中,又多次向俄方提出过类似要求以及请求给予财政援助,甚至指望苏联红军入满洲进行直接干预。17

1923年8月,孙中山派遣蒋介石率代表团访俄。代表团主要考察了苏俄的军队建设经验,了解了红军的军政组织情况,以便按照红军的榜样组建和训练新军。显然此时孙中山对苏俄的兴趣点主要是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