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数码产品,因操作简单、应用软件丰富,被众多新潮时尚的父母当早教工具,给孩子使用。然而,由于儿童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缺乏自控能力,在享用这些高科技产品带来的视觉及听觉的刺激后,往往陷入依赖,从而危害身心健康。

为此,专家提醒家长们,假期临近,孩子们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欢乐时间”,宅在家里的时间更多,要正确引导孩子理性地使用电子产品,远离手机依赖与“网络控”。

电子应用难担早教重任

网络数码产品已成为家长哄孩子的一大利器,很多年轻父母认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既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又可以教孩子读童谣学知识,而且孩子玩的时候一般比较专注,可以锻炼孩子的耐性。那么,iPad之类的产品真的可以担当起“电子保姆”的职责吗?

网友“壮壮妈”说:“没办法,孩子只有在看手机或iPad的时候,才能安静一会儿。”于是,“壮壮妈”就给孩子下载了简单的电子游戏,还有一些学习数学、下棋之类的小应用,“壮壮妈”认为,只要能限定时间,看看这些网络应用对孩子的成长应该有益无害。另一位网友也表示,网上幼儿益智类的应用很多,比如:轻松学英语、唐诗三百首、宝宝学数学……既然孩子喜爱电子产品,说不定也能利用这些产品帮助孩子们成长?

但据专家介绍,以iPad为代表的电子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海量信息的存放,所以多数时间孩子们手指一点就什么都有了,不需要思考和特殊记忆。如此这般,记忆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另外,电子产品发出的声音都是单向的,孩子们只能被动接受,所以其对话能力必然下降。即使再变化多端的游戏软件和学习软件,与有着无穷变化的现实世界比起来也是模式化的、单一的。

“屏幕讲故事无法替代父母讲故事,因为父母的讲述多了一层情感的交流。”教育专家认为,对于孩子来说,世界需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小手去触摸,用探究“十万个为什么”的不懈精神问到父母哑口无言。而一个神奇的屏幕通过炫动的影像吸引孩子,帮助其打发时间,却缺少了人与人的互动,孩子探索的欲望、敏锐的观察力可能会被消磨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