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探索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对事

物现象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验证结论是否正确→迁移或者应用。

幼儿的生活中恰好充满了这种科学探索的过程。1岁半的小雅边在地毯上游戏,边喝放在身边的酸奶。由于玩得开心,碰倒了奶瓶,酸奶流了出来。她的小手无意中摸到地毯潮湿的地方,那种感觉使她感到奇怪。她看看自己的手(感觉到一个问题),再一次把瓶子拿起来,再一次喝了一口奶,看了看瓶子,再一次放回到地毯上,再一次伸手去摸——果然,她再一次感觉到了地毯上的潮湿(寻找答案)。想了一会,她故意拿起瓶子,瓶口朝下让酸奶滴到地毯上,然后马上用手摸摸刚刚弄湿的地方(检验假设)。果然湿了耶!我弄湿的耶!她笑了,骄傲而满足地仰起头,一口气儿把瓶子里剩下的酸奶喝光了(得出结论)。

科学不能因循守旧,孩子天生擅长创造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造。而孩子正因为年幼,时时处处更擅创造、创新。3岁的贝宁自己津津有味地玩“捉影子”的游戏。在躲闪和奔跑的过程中他发现,只有在阳光下才有影子,躲到阴凉的地方,影子就没有了。虽然他还不明白为什么,但他确实发现了影子和太阳光线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虽然这发现对于成人而言早已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对贝宁来说,却是通过他自身的实践活动得出的新发现、新结论。这种新鲜感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并从发现中得到快乐与兴奋。这种激动的心情将激励幼儿进一步去探索、发现和创造。

没错,幼儿是无知的。但惟其无知,他们才充满任何一个科学家都必须具备的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热情。

守护好金钥匙,给孩子一个好的开端

幼儿的无知与好奇,正是开启科学圣殿的第一扇大门的钥匙。这是我们大多成人不具备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通过自己的手,把这把钥匙给丢了。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就看我们做父母的对待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的态度和方法了。

有些父母功利性地追求知识的获得,简单地让孩子记住几种动物的名称,机械地背诵不合年龄的科学名词、概念和原理,而忽视了孩子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陶冶,结果损害了孩子的成长,也偏离了幼儿科学教育真正的价值所在。

在幼儿阶段,我们更加希望以知识为桥梁,达成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陶冶,使孩子能够:

·对新鲜事物有着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善于思考和动脑筋;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