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病理改变

APSGN的早期肾活检主要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可见肾小球肿大,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称为毛细血管内增生),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和单核细胞在肾小球内浸润,使毛细血管壁狭窄乃至闭塞,但毛细血管壁通常无坏死。沿毛细血管壁基膜外侧,偶有不连续的蛋白质性沉积物(驼峰),即沉积的免疫复合物,在电镜下表现为上皮侧大块状的电子致密沉积物。在少数肾小球,可见局限性毛细血管外增生(新月体),但很少有弥漫性新月体形成。肾小球之外的血管和肾小管间质区一般正常。在远端小管腔内常见红细胞,可形成红细胞管型。免疫荧光检查可分系膜型、星空型、花环型三种,在毛细血管襻周围和系膜区可见 IgG颗粒样沉积,常伴有C3和备解素沉积,但较少见有G1q和C4沉积。血清补体成分的改变和肾小球毛细血管襻明显的C3、备解素的沉积,表明补体激活可能主要途径是替代途径。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症状:

1.典型病例

(1)前驱病史:发病前10天左右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链球菌前驱感染史;以皮肤脓疱疮为前驱病史者,前驱期稍长,约2~4周。

(2)水肿:常为最先出现的症状。初期以眼睑及颜面为主,渐下行至四肢,呈非凹陷性,合并腹水及胸腔积液都极为少见。

(3)尿量:尿量减少与水肿平行,尿量越少水肿越重。少尿标准为学龄儿童每天尿量<400ml,学龄前儿童<300ml,婴幼儿<200ml或每天尿量少于250ml/m2;无尿标准为每天尿量<50ml/m2。

(4)血尿:疾病初期50%~70%患儿可出现肉眼血尿,1~2周后转为镜下血尿,轻症病人多数无肉眼血尿。尿的改变是本病必不可少的临床表现。

(5)高血压:见于70%的病例。不同年龄组高血压的标准不同:学龄儿童≥17.3/12kPa(130/90mmHg);学龄前期儿童≥16 /10.7kPa(120/80mmHg);婴幼儿≥14.7/79.3kPa(110/70mmHg)为高血压。 (6)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腰痛及尿痛症状,高血压明显时常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纳差等。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