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清楚地叙述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如何在短短的数百字内出新出彩。用曲折的情节、激烈的矛盾冲突、出人意料的结局、新颖的构思、流畅简洁的语言等方法表达一个积极的主旨,是写好记事类记叙文的关键。如张之路在《羚羊木雕》中就巧妙构思,由朋友间的一件礼物而起,引发了与父母的激烈争吵,最后“我” 反悔了,围绕“我”与妈妈之间的冲突,使人物形象鲜明、事件清晰、主题明确,给每个读者上了一堂“金钱与友谊”之课。在叙事时也可采用设置悬念和埋下伏笔的手法,以便叙事有铺垫和衬托;也可以采用倒叙、插叙的叙述方式来写,使文章摇曳多姿。因此,我们应熟练掌握和运用叙事的方法,通过对事件的叙述表达积极的主题。

一、叙事,应交代清楚要素

清楚交代叙事要素,即写清楚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么样。只有把这些写清楚了,文章才能眉目清晰、内容完整,才能很好地表达中心思想。当然,叙事六要素的交代应该像淙淙的流水顺势而下,顺乎自然,切不可作刻板的排列。还应注意,这些要素不是每篇文章都缺一不可的,在有的情况下,有的要素也可以省略。

二、叙事,让“不一般”的顺序激活事件

叙述的方法,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补叙等,各种叙事顺序都有自己的可取之处。“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切忌叙述平淡,应当灵活构思,打破固有思维,选择恰当的叙事顺序让事件具有可读性。在这里,我们着重讲析倒叙与插叙两种叙事手法。

(1)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端进行叙述。采取倒叙方法可以给读者造成悬念,引起阅读兴趣,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示例: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分析:

        开篇用倒叙手法点题,为什么两年没见最难忘怀的却是父亲的背影?作者运用倒叙手法给读者设了一个阅读悬念,同时也别开生面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绵绵情思。这样,作者再细致地叙写父亲的背影,抒发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感情,就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2)插叙

插叙,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的叙述方式。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一文围绕林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往事的回忆,并从回忆中展示了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其中回忆部分就是插叙。这样叙事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紊乱。

三、叙事,应以情动人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写文章要想打动读者,与文章所叙事件一起律动,就要求我们在文中的字里行间充溢情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染情感、在回味中品评情感、在体验中触摸情感。父亲艰难地攀栅栏去买橘子的背影久久萦绕在我们心头(《背影》)是因为朱自清父亲的爱子之情触动了我们;“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让我们赧颜,是李密对祖母的孝情打动了我们;走大路与走小路的选择(莫怀戚 《散步》)让我们感到温馨,是因为那浓浓的亲情感染了我们。还有《出师表》的忠诚、《金色花》的顽皮、《丑小鸭》的执著……

那么,怎样在叙事中以情动人呢?

(1)把无形的情感寄寓在有形的生活小事中

示例: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分析:

        无需抒情,通过“我”的反复无常与母亲的小心翼翼等这些生活的琐事,即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

(2)细节描写打动人心

示例: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分析:

        细节描写寄托了长妈妈对“我”真诚的祝福之情,也写出了长妈妈与孩子之间真挚的情感,让读者也不由得对长妈妈恭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