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幼儿当前的兴趣,寻找生成课程的来源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我们把幼儿当前的兴趣作为生成课程的重要来源。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只有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才能生成有价值的主题内容。

“花样玩球”活动是我们预设的一个活动。在活动前我们提供给幼儿从家里及幼儿园收集来的各种各样球,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有四个幼儿选择了羽毛球,六个幼儿选择了吸盘球,两个幼儿选择了拉力球,而更多的幼儿则选择了皮球。皮球对于幼儿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今天他们却有了不同以往的玩法。瞧,他们一个个把皮球向挂在柱子上的箩筐投进去,每进一球就高呼“耶”。这一声声“耶”吸引了更多的同伴。这时有人提议:“我们来比赛吧。”“怎么比呢?”“我看电视上的篮球比赛还得有裁判呢!”“要分成两队。”在这里我们发现了生成活动的生长点——篮球比赛。对于篮球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幼儿共同的兴趣——成立班级小小篮球队。

二、分析幼儿兴趣,促使生成活动开展

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特征的幼儿表现自己兴趣的方式有差别,但他们也有共同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热衷于同一件事,并从中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而教师首先要对幼儿的兴趣进行价值判断——当前幼儿的兴趣是否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及学习,是否能促进幼儿发展目标的达成?因为教育如果只有兴趣,那么教育将不成为教育。要想判断幼儿的真实兴趣与需要,教师必须认真、细致地观察和了解幼儿,倾听幼儿,读懂幼儿的需求,捕捉来自幼儿的信息,并给予回应。

以下是对幼儿晨间谈话的一组记录:

泽宇:我看篮球比赛每队有五个人。

康哲:不,还得有一个教练。

子钦:比赛没裁判哪行?

嘉钇:裁判需要几个?好像要一直跟着运动员跑来跑去的。

邹恺:那是在看有没有人犯规。

俊麟:裁判吹口哨,就是要停止比赛了。

孙钰:那犯规了怎么办?球交给哪一队?

子钦:干脆我们来赛一场吧。我来当裁判。

云帆:行吗?裁判要很能干的。

艺彬:比赛怎么样才算犯规?出界算吗?

霖琳:出界了就输了。

嘉霖:没有输,是把球交给对方。

尽管有关篮球比赛的规则幼儿还很模糊,但他们在对话中却流露出了强烈的表现欲,于是我们抓住这一机会,与幼儿展开了讨论:篮球规则知多少。幼儿通过询问家长、查找资料、观看比赛等,主动获取了许多关于篮球比赛的知识。在这里,兴趣不仅能激发幼儿的观察和探索欲望,萌发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更能促进幼儿掌握知识,从中获得自信、求学的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