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结婚的时候我在哪?”

“妈妈。那个时候为什么没有我?”

“爸爸你小时候挨打吗?”

据说如果我们的速度够快,超过光速,就能重温过去。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小孩,特别是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故事,假如真的能超过光速,孩子们更愿意看看父母过去的样子。

孩子们喜欢并不意味着父母愿意讲,谁没有一两件糗事,谁没有调皮过?孩子们的渴望一点都不能软化父母的心,偶尔心情愉快,兴奋之余也吐露一点半点,但是那一点半点也多是光辉事迹,什么时候获第一名,被老师表扬,在全校公演的时刻都是百讲不厌的光辉事迹。

给孩子讲过去的事情有时候很不容易,因为怕孩子们知道了自己的糗事以后有损家长的威严。但是孩子们跃跃欲试,急于打开时间宝盒,看一看当年。既然孩子这么好奇,与其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还不如大大方方跟孩子一起分享小时候优秀的事情和不光彩的事情,这不仅能丰满家长的形象,还能拉近和宝宝的距离。

好吧,今天晚上,躺在暖暖的被窝里面,孩子缠着你说故事,童话故事似乎已经听腻了,那么不妨来话当年:

哈哈大笑的趣事

如果要跟孩子讲述从前,有趣、好玩的事情是首选内容,在野外游玩、捉虫子、捉迷藏、过年的故事都能激起孩子无限兴趣,特别是与现在不一样的经历还能增加孩子的知识面;如果是远离老家的孩子,那么父母小时候长大、生活的环境都可以告诉孩子。

宝宝从中获得——提高表达能力

表达方式是讲述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以把发生过的事件编成小故事的形式,注意用词用句简练、清晰,明白易懂地讲述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罗嗦,重复的表达不仅影响内容的表达,也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讲述过程中应允许孩子提问、插话,也可以主动问孩子:“你猜后来怎么样了?”讲述过程中的互动可以提高孩子表达自己的愿望,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不好意思的糗事

父母的糗事并非是孩子们的禁区,如果他想听,你就可以说:当年怎样爬树,与小伙伴争吵,怎样被父母教训……没有人能做到百分百完美,真正完美的童年应该容许几件不完美的事件存在。父母的糗事不会损害父母的威信,让父母形象打折扣的不是过去而是现在你做了什么。

宝宝从中获得——经验教训

不过这并不是说在讲述过去时你可以毫无顾忌,父母跟孩子的交流虽然要求出自自然,但也需要讲究技巧。过分炫耀自己在糗事中的勇敢、勇猛,会在无意中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是多么值得自豪,孩子在父母兴奋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父母没有说出的价值观,即使你用语言告诉孩子,这是不能做的,但是语言的力量远没有直接的情绪更有感染力,当你想切实告诉孩子这样的事情不能做,应该以我为教训的话,那么诉说的口气要诚恳,有过程也一定要有结果,明确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危害,错在哪里,简单不罗嗦,但是明确易懂。

值得骄傲的好事

这一类事件恐怕是父母们最乐于告诉孩子的,也是家庭生活中父母讲述最多的部分,大多数父母会搜寻自己的记忆,将这一部分故事从茫茫深海中特意挑选出来作为家庭教材,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进行对比:“我小时候从来不会挑食……”或者其他等等。

宝宝从中获得——做个好孩子的动力

父母是宝宝最喜欢模仿的对象,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素材。当知道爸爸妈妈以前的光辉事迹以后,孩子会为了能够成为爸爸妈妈那样的人而努力。所以选择讲述时刻是诉说这一类事件的要点,当作普通故事讲述比教学材料更有效果,孩子也更愿意听取,你可以这样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告诉他:“真棒!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Tips:

讲述时机 吃过饭,晚上睡觉前都是和孩子交流的好时机,父母可以在这个时候跟孩子聊他想知道的话题,包括从前爸爸妈妈的故事。逢年过节,带孩子回家也是讲述过去的好时机,而且对着过去的场景或许更有感染力。

讲述方式 看着孩子跟他说话,讲的过程中允许孩子插话,独角戏当然不如群戏好看,孩子能参与的讲述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尽量让孩子参与进来,发问,说出自己的想法等等。

讲述场合 嘈杂的环境本身就不是一个聊天的好环境,成年人可能喜欢开着电视说话,但是对于孩子,这样的空间会影响他们的集中度,或者干脆拒绝听。安静是聊天环境的基本要求,在公园散步的时候也可以边走边说。

讲述事件 并非所有的事情都适合告诉孩子,比较复杂的事件孩子接受起来有难度不适合讲,是非不分明的事件可能会误导孩子的判断和是非观念也不适合讲述,涉及到其他家庭成员可能伤害他人的故事也不要告诉孩子。  

文/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