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山川

郑氏樵曰:《禹贡》为万世不易之书。后之言山川者,未有不本于《禹贡》而能识其指归者也。夫《禹贡》亦纪治水耳,何必兼言山?盖山与川相因也,不相悖也。虽然,动静殊形,融结异理,体于不变者,山也;归于必变者,川也。此异同所由分也。欲知今日之川渎,盍先观《禹贡》之山川。

《禹贡》: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底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蔡氏沉曰:此导北条大河北境之山也。岍山,今见陕西凤翔府陇州。岐山,见凤翔府岐山县。荆山,见西安府富平县。壶口,见山西平阳府吉州。雷首,见山西名山雷首。太岳,见山西名山霍山。底柱,见河南名山底柱。析城,见泽州阳城县。王屋,见河南怀庆府济源县亦见山西垣曲县。太行,见河南名山太行。恒山,见直隶名山恒山。碣石,见直隶名山碣石。孔氏颖达曰:《禹贡》山川之分,见于九州者其经也,聚见于后者其纬也。无经,则不知其定所;无纬,则不知其脉络。禹本导水,而先之以导山者,天下之水,未有不源于山者也。司马迁曰: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没于勃、碣。苏轼曰:地之有山,犹人之有脉。有近而不相连者,有远而相属者,虽江河不能绝也。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蔡氏曰:此导北条大河南境之山也。西倾,见陕西名山西倾。朱圉,见巩昌府伏羌县。鸟鼠,见临洮府渭源县。太华,见陕西名山太华。熊耳,见西安府商州。外方,见河南名山嵩高。桐柏,见南阳府桐柏县。陪尾,见山东兖州府泗水县。曾氏肇曰:《禹贡》所纪诸山非水之所出,即水之所经,故初则随山以相视群川之源委,次即导山以经理群川之脉络。又即导山旁涧谷之水以尽达之川,其后则旅平焉,以告治水之成功。禹施功在水,而致意于山盖如此。

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

蔡氏曰:此导南条江汉北境之山也。嶓冢山,见陕西名山嶓冢。荆山,见湖广襄阳府南漳县。内方,见安陆府荆门州。大别,见湖广名山大别。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