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们对宝宝的早教越来越重视,各式各样的早教机就像雨后春笋。近年来,人们对宝宝早教越来越重视,各色各样的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会让宝宝上各种早教班,但条件一般的家庭又该怎么办呢?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可能会让宝宝上一些早教班,但是条件一般的家庭又怎么办呢?

有些家长找man也喜欢在家里对宝宝进行早教,但是有可能会形成一些错误的方式。其实爸妈才是宝宝的第一个老师所以爸妈的行为能够对宝宝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做爸爸妈妈的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不要用错了方法。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来看一下五种错误早教行为。

5个错的早教行为 正在教坏宝宝

早教一定要去早教机构吗?

真正意义上的早教,并不是指学习知识,也不是强调要宝宝学会什么,而是通过外部的感官刺激,促进宝宝大脑发育。早教的内容其实非常广泛,还包括良好性格习惯的养成、情绪的抒发、思维创造力的开发等等。通过运动、活动、游戏来实现这些,都是早教班的内容。

但是,早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效果非立竿见影,而是潜移默化的。

爸妈是孩子成长中最好的老师,日常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爸妈在寄希望于早教班的同时,自己也要学习一些早教方法。去早教机构能进行早教,在家、去超市购物、去公园等也都能进行早教。关键还是要看引导人的方法和方式。

但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用错了方法而不自知,比如以下这5个方式,容易会教坏宝宝!

5个错的早教行为 正在教坏宝宝

1、害怕孩子之间的争抢

“不要和别人抢东西,不然妈妈不带你回家~”“他个头比你打,你怎么抢得过来呢?”

许多父母都害怕自己的宝宝与别人抢东西,所以会不断叮嘱。一方面希望培养宝宝良好的教养,另一方面也害怕孩子吃亏,想着退一步海阔天空。

其实,对孩子们来说,“抢”没有那么可怕,他们有时候只是出于对某件物品、玩具特别喜欢的心理,而想要玩玩。“争抢”其实是一种人性本能,但是父母却没有教会孩子:属于自己的可以争抢,自己喜欢的可以尝试争抢,但不能不择手段,不能伤害对方,而要讲究方法!

2、过分强调“赢”的观念

纵观孩子们的各项比赛,部分父母比每个孩子还要激动,他们会用大人的智慧去帮助孩子钻空子、出主意,也会给他们正确答案,为的就是让孩子能赢。还有的父母甚至会要求别的孩子让自家孩子。

其实,孩子对输赢观念的认识都来自父母,他们总让孩子处于不能输的处境中,将成功看得过重。久而久之,当孩子面对“输”的结果是,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脆弱,无法承受打击。

3、做家务给报酬

“给宝宝爸爸倒一杯水,奖励一块钱!”“宝贝,帮爸爸把那份文件拿过来,奖励一个糖。”

孩子喜欢收到奖励和表扬,但不要把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与奖励划上等号,无形中让孩子形成做事情就一定要有报酬的思维方式。这样的物质引诱法,不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4、立即满足孩子的愿望

“‘今天去看望爷爷奶奶,好吗?’‘不,我要去游乐场’‘好,就去游乐场’”

爸妈对孩子言听计从,只要有需求就百分之百的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将来又该如何?

5、“主动”帮他分辨是非

“弟弟是客人,咱们把大苹果给弟弟,咱们吃梨。”“弟弟喜欢这个玩具,咱们给弟弟玩耍,我们玩这个!”

很多的父母都会主动帮助孩子分辨是非,但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会说“苹果分两半,我和弟弟一起吃苹果,大的给弟弟,小的给我”,“我教弟弟玩这个玩具,我们一起玩”。所以,别再把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了!

早教的禁忌

1.含着奶嘴上早教课程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要吃好、睡好、玩好,父母多陪伴就足够了。但有的的父母们却不这么想,认为早些上早教课程非常重要,也就出现了孩子含着奶嘴去上早教班的奇怪现象。不否认,早教对孩子的潜能挖掘、智力提升都有着帮助,但过于追求效果和带着目的性的早教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追求昂贵的早教课程

原本早教的意思是“早期教育”,而这一块完全可以由父母本人搞定的事情,现在却成了不少父母们之间攀比的焦点。孩子的早教课程一定要选择外国洋课程,价钱一定要最昂贵,老师一定要有外教。诸如此类的想法在父母之间彼彼都是,令育儿专家哭笑不得。早期教育并非越贵越好,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早教,家长们一定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而不是相互之间攀比,否则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3.过多压力之下的早教

所谓的早教就是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孩子在某些方面得到一定锻炼,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但是如果父母们过于地追求早教上要学到知识或是其他技能的话,这样子的早教对孩子的压力就太大了。他们本处在无忧无虑玩耍的年龄,却背负不属于他们年龄的压力之下,怎么能健康成长?

4.不合常理的早教方式

现在网络上流行一种所谓的“狼爸”、“鹰妈”教育方式。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这种类似于折磨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给予肉体上的训练。不可否认,在这样子的训练方式之下有些孩子成材了。但专家提醒父母,偶然并不等于必然,个例不代表所有人。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无忧的,以摧残孩子童年为代价的教育方式是不健康的,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