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病主要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5种类型。病毒性肝炎目前流行甚广,主要是乙型肝炎。孕妇并发率为非孕妇的6倍,而急性重型肝炎为非孕妇的66倍,是孕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预防措施

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在围生期的传播,对控制肝炎流行有重要意义。

提高保健意识。肝炎流行地区的孕妇应注意加强营养,按孕期营养标准进食,增强体质,减少及杜绝对肝炎病毒的易患性。

加强围生期保健。重视孕期监护,怀孕早期、中期及晚期反复检查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提高肝炎病毒的检出率,早发现、早治疗。

乙肝免疫预防。目前世界各国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或核心相关抗原(HBeAg)阳性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多采用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相结合的方法,以切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

主动免疫法。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7天内、1个月、6个月各接种1次疫苗,每次30微克。

被动免疫法。新生儿出生后立刻肌注或24小时内肌注高效价免疫球蛋白1.5毫升,出生后1个月、3个月再各注射0. 16毫升,用于乙肝急性期或恢复期(不论e抗原+或-)孕妇所生婴儿。

联合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0.5毫升,于出生后24小时内肌肉注射;乙肝疫苗0.5毫升(10微克)与HBIG同时或出生后7日内另侧肌注。此后1个月、6个月各注射1次。保护率85%—93%.是目前推荐使用的方法。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积极进行护肝治疗。注意休息,保证营养,补充蛋白质、葡萄糖及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1,遵医嘱选用护肝药物。孕期密切监护,警惕病情恶化。

用药要谨慎。避免应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如四环素、镇静药及麻醉药。

预防感染。产时严格消毒,并用广谱抗生素,因感染可诱发肝性脑病甚至直接致死。

防止产后出血。观察凝血功能变化,早发现异常、早治疗,以免发生不易控制的出血。

产褥期。严密观察病情及肝功能变化,给予积极治疗,防止转为慢性,产妇不应哺乳,以防母婴感染。

肝炎患者如何对待怀孕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育龄妇女必须避孕,待肝炎痊愈后至少半年,最好2年后怀孕。若已怀孕,孕早期以做人工流产为宜。怀孕中、晚期一般不主张终止妊娠,因为手术、麻醉均可增加肝脏负担,应立即到条件好的医院进行保肝治疗,由产科和传染科医生共同监护。但在各种治疗无效,病情继续进展时,也应考虑终止妊娠。

怀孕对肝炎的影响

怀孕后肝脏负担加重,非常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如原有肝病可使病情恶化,加之孕期需要营养物质增加,怀孕和分娩的负担加重,故孕期患肝炎后很容易转变为慢性。

肝炎对怀孕的影响

对母体的影响。怀孕早期妊娠反应加重,怀孕晚期并发妊高征者可达30%,妊高征引起的子宫胎盘严重缺血或肝炎病毒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均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散播性血管内凝血(DIC)。肝炎使凝血因子合成功能减退,分娩时容易发生产后出血,甚至出血不止而死亡。

对胎儿的影响。怀孕早期可使胎儿畸形率增加2倍,怀孕晚期早产及围产儿死亡率均明显升高。黄疸型肝炎的早产率高达40%—90%。

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为重要途径,可通过子宫内经胎盘传播,分娩时经软产道接触母血或羊水传播,产后接触母亲唾液或汗液,以及母乳喂养时通过乳汁等传播,故怀孕晚期患急性肝炎的孕妇,约70%的婴儿发生感染;怀孕中期婴儿感染率为25%;怀孕早期婴儿无感染。围生期感染的婴儿85%—90%将转为慢性病毒携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