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养幼儿主动喝水的习惯。因此,培养幼儿主动喝水、科学喝水的习惯,探讨,成为极具价值的生活教育课题。

目前,幼儿在园的喝水现状不容乐观,突出问题表现在:

(1)教师对幼儿喝水量的把握模糊不清。他们不清楚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每一天、每一次该喝多少水;对幼儿喝水情况听之任之,组织比较随意,缺乏关注;有的教师为了迎合家长,一味强调幼儿喝水越多越好。

(2) 家长普遍存在“宁多勿少”的矛盾心理。调查显示,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喝水以适量为宜,并不是越多越好。但他们的实际表现却是矛盾的,从来不担心幼儿喝水过量,唯恐喝水不足。不少家长认为幼儿在园的喝水量不够,因为他们觉得班上的幼儿比较多,教师不可能一一关注,幼儿一旦生病家长就认为幼儿在园缺水了。

(3) 幼儿自身喝水的“内需”处于被动状态。教师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在自然情况下,90%以上的幼儿处于被动的喝水状态,在教师提醒、督促之下才去喝水,或者看到同伴去喝水,才想起自己要喝水;只有不到10%的幼儿有主动喝水的行为,能主动喝水或主动告诉教师自己要喝水。

针对以上教师、家长、幼儿三个不同层面上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喝水环节的理想状态应集中体现在“科学”两个字上,它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幼儿知道喝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喝水的基本常识,喜欢喝白开水;

二是幼儿能逐渐做到根据自己身体的需要主动喝水,适量喝水;

三是幼儿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能安静、有序地喝水,及时喝水,保证身体健康。

科学喝水——喝水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幼儿在园是否具有喝水的意识,是否能够喝足量的水,不仅意味着幼儿的基本生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更从深层次反映出班级的心理氛围及师幼关系的质量。因此,幼儿在喝水环节中呈现出的状态成为衡量班级工作质量的显性指标之一。结合幼儿园喝水活动的具体实践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提出喝水环节对幼儿的常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要点。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