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别林斯基就说过:“我们会成为木匠,会成为钳工,会成为工厂主,但会不会成为一个人——这就是一个问题。这些话永远不会失去它的意一。”当我读着苏霍姆林斯基这些话,如同在聆听一位教育的先知的教诲。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人吗?在新的形势下,这个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值得我们没以为教育工作者深思。我们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也要用自己真挚的爱去感染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人格健全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每一位成功的教师,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能给学生无私的爱,都是用满腔的情感与辛勤的汗水,换来桃李满园。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了感情,学生才能信任你,教育才有价值,否则培养出来的人只能具有“双重人格”。教育的失败首先是情感教育的失败,因此教育学生应该用爱心来滋润,用诚心去感化,用恒心去引导。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只能培养出心灵畸形发展的学生来。当我们面对着常犯纪律、成绩特差,甚至顶撞自己的学生时,扪心自问,你平时对他们投入了多少感情呢,曾让他们感到多少人道的美呢,曾让他们感动得流过几次泪呢?

当然,爱学生不是盲目地溺爱学生。盲目的溺爱也同样是失败的教育。进行爱的教育,首先,要真正了解学生,应当深入到学生中,去聆听他们的心声,去感受他们的苦辣酸甜。这要做许多细致的工作,象个别谈心、书面调查、侧面了解,当班主任要设计好主题班会等。只有对每位学生的爱好、性格、家庭状况等都了如指掌,这样我们在教育学生时,才能避免盲目性和空洞说教,才能真正打动他们的心,“触动心灵高尚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真正的爱应是公正的、无私的,要如同大海纳百川一样博大。对学生要以正确引导为主,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才有可能使“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教育成功的内涵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