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高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他们有能力在科学探究中进行逻辑思维。这一时期安排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又能提高他们的科学逻辑思维能力,起到厚积薄发的作用。

教学建议

(1)理解并挖掘教材每个活动、活动与活动间的逻辑思维关系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是由一个个科学活动组合而成,每一课包含的小活动与小活动、前后课时的大活动与大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这种逻辑联系是否被教师真正理解和把握,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益。

例如:教科版五下年级《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出现了两种教法。

教学方法一:学生发现马铃薯在一杯液体中会浮起来,马上回应:“浮的一杯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更多的学生都附和着说是盐水。老师肯定了学生的判断:“好!真聪明!这确实是盐水。”接下来老师又问:“这是盐水,怎么来验证呢?”学生说:“烧一烧就能烧出盐。”学生说干就干,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学生与教师对蒸发皿中留下的“盐”都是深信不疑!实验得出: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

教学方法二:当学生喊出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水是盐水时,老师却神情自若地说:“你们这么肯定呀?有什么方法来验证呢?”“把杯中的液体烧一烧就知道了”。调羹中的液体烧干了,出现了白色的粉末,“是盐,是盐”,学生又一次自信地断定。老师不紧不慢地说:“你们这么肯定呀?老师这里还有糖、味精、小苏打,把它们溶解在水中,放入马铃薯,看看会怎样。学生做了,结果发现:溶解了糖、味精、小苏打的水也能使马铃薯浮起来。老师趁机提问:刚才这杯液体到底是什么?学生支支吾吾:可能是糖水,可能是盐水,也有可能是味精水,有些小组说可能是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的水!还有学生说:“不能确定是什么液体。”

此探究活动争论焦点与活动隐含的逻辑点都是确认这杯液体是不是盐水。第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看到白色粉末就断定是盐,事实恰好与教师的预设一致,比较顺畅地得出探究结论,这种教学方法也被很多老师经常采用。但是,对学生严谨、深入思考的科学思维培养,思维潜力的挖掘是存在弊端的。第二种教学方法中的“不能确定”,是教师挖掘探究逻辑思维的更进一步,体现了科学理性、逻辑、严密的思维分析方法。通过探究白色粉末是不是盐的活动,懂得科学不能以偏概全,盲目下定论。可见,科学意识、科学思维、科学思想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师对探究活动中逻辑思维的理解与挖掘。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